顶点小说网
  1. 顶点小说网
  2. 其他小说
  3. 崇祯重振大明
  4. 第152章 井田封建
设置

第152章 井田封建(1 / 2)


x 又是一笔烂账朱由检懒得追究也没办法追究说道:

“以前的事就都算了以后成立辽东护军府参考军民府管理。”

“护军府设政务署、廷尉署、卫尉署管理民政、司法、执法事务。”

“各地的城池看需要由护军府决定是否成立衙署。”

“辽东所有政事由护军使管辖。衙署有品级的官职由护军校尉担任。”

增加辽东护军使的职能把辽东大小政事交给他实行军管朱由检又说道:

“护军府政务署除了原本各科之外设置专门的地政科专门负责土地事宜。”

“丈量辽东目前所有耕种的土地确定民众所拥有的私田按照内地府县给他们发放地契。”

“但是一定要说清只有战争结束之后这些土地才属于他们。”

“战争期间所有土地都被征收屯田实行统一管理。”

“作为补偿朝廷会在收复辽东后给他们分配辽东的土地。”

“每年补偿一成十年后他们就能获得相当于现有面积的土地。”

这个政策让群臣都舒了口气知道皇帝并不是随意征收土地。

每年补偿一成可谓是很高的补偿。现有的土地主人能够毫不费力地获得更多土地。

但是为了防止有的人获益非常多朱由检也定下限制说道:

“最高补偿一万亩。”

“所有土地在一万亩以上的家族户部都要注意。”

“这些家族的土地多一定是纳税大户。户部要关注他们的处境帮他们解决困难。”

“以后地方省府州县都要评选十大纳税人表彰他们的贡献。”

“不要让低级官吏随意为难给朝廷提供税收的人。”

群臣听得汗颜不知道皇帝是知还是不知那些拥有几万亩、几十万亩的家族大多是百姓投献而来为的就是减免赋税徭役——

这些家族根本就不纳税更别提纳税大户了。

皇帝这个说法简直是把万亩土地以上的家族架到火上去烤让所有人注意他们的纳税。

朱由检当然知道他们偷税漏税这个政策就是把他们架到火上烤让朝野的人都注意这些家族。

对于穷得入不敷出的他来说恨不得让这些大家族立即补缴赋税。

他对官员优免可谓痛恨至极!

官员优免这东西是从弘治年间开始的。但那时只是免丁优免杂泛差徭。

只是官员在开了这个口子后就开始不断扩大到了嘉靖二十四年终于制定正式的优免则例。

但是那时优免最多的京官一品也不过免粮三十石、人丁三十丁。

谁也无法想到仅仅二十多年后徐阶就是靠这条政策拥有了几十万亩土地。

地方官员根本不敢查他们拥有的土地多少又该优免多少。

优免这种事情几乎成了全免!

如果只看朝廷规定的优免则例的话朝廷免掉的税收并不多。但是实际执行时这个漏洞却很大。

后来为了防止优免变成全免万历年间又把优免定为田亩一亩田准免三升最高是一千亩。

但是地方官员根本不敢清查不敢按千亩标准严格执行。甚至出现地方官员把优免田亩提高十倍、按这个标准清查土地时前任内阁首辅表示要亲自解粮进京的事情。

可以说优免在某些地方被执行为全免已经是个事实。

想到那么多的土地需要优免甚至被隐匿了更多土地朱由检就忍不住心痛恨不得立刻惩罚他们偷税漏税。

但是这些人又多是朝堂高官、或者退休大臣朱由检这个刚登极的皇帝根本不可能在这时动他们。只能把土地多的家族先挂出来让人们都注意他们的税收问题。

同时他决定在打击阉党时也加上偷税漏税这一条。根据万历年间定下的优免条例严查附逆官员的偷税漏税。

以后朱由检还打算收紧优免甚至废除所有免税规定。让贵族官员士绅都要一体纳税。

闪过这些念头朱由检又询问道:

“辽东如果收复会有多少耕地?”

兵部尚书袁可立道:

“按照万历年间清丈数据辽东都司有两万九千余顷耕地。”

“嘉靖年间是三万八千余顷。”

“多少?”瞪大眼睛朱由检实在不敢相信这个数据。

他总算知道孙承宗为何拿屯田五千余顷的功绩来回说了因为万历年间整个辽东才两万九千余顷耕地孙承宗能在关外那一小片地方屯田五千余顷真的是大功绩。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