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1. 顶点小说网
  2. 其他小说
  3. 历史直播:从千古一帝开始
  4. 第4章 人才任用制度
设置

第4章 人才任用制度(1 / 2)


【察举制始于汉初,刘邦首下求贤诏,要求郡国推荐具有治国才能的贤士大夫,开“察举制”先河。

惠帝、吕后诏举“孝弟力田”,察举开始有了科目。

严格地说是从文帝开始,他下诏要求“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并且定下了“对策”(考试)和等第。

而到了武帝时“察举制”达到完备,各种规定相继推出。

其后,各种科目不断充实,特别是有了统一的选才标准和考试办法。

汉武帝建元元年下诏举士,规定非治儒术者不取,董仲舒取为上第。】

【但注意,董仲舒是公羊儒,懂了吧,和后世的儒家门人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主打一个不讲道理,主讲物理,抄刀子就上。】

【但公羊儒在东汉末年彻底被朝堂抛弃,直到清朝末年才被人翻腾出来,但太晚了些。】

【而察举的科目可分为常科(岁科)与特科两大类。岁科有孝廉、茂才(秀才)、察廉(廉吏)、光禄四行。

特科又分为常见特科和一般特科。

在上述科目中,以岁科为先,其中又以“孝廉”一科为最重要。

特科中则以“贤良方正”为最重要。】

【孝、廉有“孝子廉吏”的意思。“孝”是指孝敬父母;“廉”是指清廉勤政。这是古时对官吏的普遍要求。】

【当然嘛,孝敬父母应该大多数都做到了,至于清廉勤政……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

大明,应天府。

朱元璋带着妻子、儿子在花园内一边给他们摊着煎饼、炖着翡翠白玉珍珠汤,一边一起观看天幕。

“爹,又借着胡惟庸案大肆杀戮?”

“要不要稍微缓一段时间?”

“至少等科举重开,新进士子前往各地任职一两年,熟悉公务再说?”

朱元璋就着热汤咕噜咕噜的一口烧饼下肚,顺手用袖子擦了下嘴角的油渍。

“标儿,新当官若是和他们一起做一两年,早就被带坏了。”

“人啊,学好不容易,学坏的倒是一学一个准。”

“杀就杀了,大不了咱辛苦一点。”

“何况咱不是还给了他们一条保命的路吗?”

马皇后呵呵一笑。“重八,知道的说你那是丹书铁券,不知道的还以为是阎王的催命符呢。”

七日前,关于柳如是的直播结束之后,朱元璋将文官全都留下,语重心长的对他们说了一番话。

“唉,咱不是不讲理的人,这是后世文人做的,咱不会怪你们。”

“对了,传旨天下,能搞出后辈说的那个大蒜素或者有什么其他药可以救太子、太孙命的人,咱不仅加官进爵,还赐他丹书铁券,免死十次。”

“你们要是能搞出来,咱也赏你们。”

“行了,退去吧。”

文人胆战心惊的慢慢走出去,身后的朱元璋又用着不大不小的声音和朱标唠叨起来:“标儿,咱怎么觉着胡惟庸还有同党在朝中呢?”

声音不大不小,刚好所有文官都听见了,众人流着泪走出了大殿。

您不是讲理吗?不是不怪我们吗?

你这不是赤裸裸的威胁?合着我们要么成为神医救太子的命,要么干脆当胡惟庸同党去死呗?

还丹书铁券,谁拿丹书铁券谁死的更快……

得,回去各家商议一下,拿些钱财出来,不仅广召天下名医,顺便也派人去西洋之地看看,有没有人能搞。

————

【而人才中有几位比较出名,第一位主父偃。】

【一句话可以总结他的人生:做人千万别嚣张,不然迟早会受伤。】

【主父偃,齐国临菑人,复姓主父,名偃,据记载有可能是赵武灵王的后人。】

【早年学习纵横之术,四处游学找工作,但有一说一,汉武帝时期你学纵横术,很明显你不可能去投靠匈奴,各诸侯王接受你也没用,纵横要在纷争乱世,他们又无法掀翻大汉,养你干嘛?】

【后来他就转学《周易》《春秋》,并且暗自立下誓言,各诸侯王,你们给我等着!】

【西入函谷关,去见大将军卫青。卫青屡次向武帝推荐他,武帝不肯召见,他带的钱已花光,留在长安亦已很久,于是他心一横,学起了各位前辈,直接向武帝上书。早上进呈奏书,傍晚武帝就召见他。】

————

秦国。

嬴稷打量着范雎。

“这怕是像你学习吧?”

“若非汉朝武帝如王上一般有识人之明,只怕主父偃也是明珠蒙尘。”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范雎谦虚的说道,惹得嬴稷哈哈大笑,伸手指了指。

“不过,秦始皇的名号朕也想要,至于政儿,你就当个秦二世怎么样?”嬴稷拍着怀中的小娃娃。

“喏,你不说话,孤……朕就当你同意了。”

嬴柱和嬴异人面面相觑,政儿还在吃奶的年纪,怎么会说话?

政儿是秦二世?那我们两个呢?

你不能因为我们死的早就直接传位给政儿吧?

我们是太上皇和太太上皇?

————

【主父偃有四次上书对汉朝政治影响深远。

其一,主张行推恩令,令诸侯得推恩分封子弟为侯,从根本上解决了困扰汉朝的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皇帝专制的权利。】

【推恩令被称为千古第一阳谋,但只要是谋略,别管阴谋阳谋,都有一个很简单的破解办法,以力破之。】

【但很感谢文帝和景帝的省吃俭用,也很感谢景帝虽然磕磕碰碰,好歹是把七国之乱平了。

此时的大汉是长安强,诸侯弱。】

【否则的话,我们打个比方形容一下吧。

说刘彻有一个四叔,叫刘棣。

这刘棣兵强马壮比朝廷强,他不服这推恩令,打起旗号:朝有奸臣、大侄儿无道、奉天靖难、恢复祖制。

又联系诸位兄弟:咱知道你们都想传给长子,跟着咱干,成了咱保证你们的位置还是长子的。

至于各位侄儿们也别急,虽然传给长子,但咱把大汉的其他郡县分封给你们,你们以后也传给你们的长子。】

【你别管最后大汉成什么样,你就说在诸侯强而长安弱的情况,此事能不能成?】

【人都是自私的,诸位庶子跟着长安是当侯,分的土地小小一块。跟着四叔刘棣起码自己是王爷,还有块大大的封地,你就说你干不干?】

【所以推恩令的成功实施,文景二帝是要占些功劳的。】

————

大明,北京。

满地的西瓜碎片,看的大胖心疼不已。

捡起来还能吃吗?

应该能吧?

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奶奶的,你干脆直接报咱的名字算了。”

“还刘四叔,大侄儿,刘棣。”

“你有完没完?”

“老大,再把她的灵牌给咱送进太庙,送十块进去!!!”

大胖脚下生风,跑了起来,主要是怕朱棣看见他怀中刚从地上捡起的西瓜碎片。

朱高煦有些疑惑道:“爹,你没给老大手谕或者令牌?”

“给他干啥?”

“太庙未必还能有人拦他?”

咦,朱棣一拍脑门,还真有人,算了,自求多福吧。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