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1. 顶点小说网
  2. 其他小说
  3. 历史直播:从千古一帝开始
  4. 第60章 下西洋。
设置

第60章 下西洋。(1 / 2)


PS:友情提示,本章很乱,不喜欢的请等明天更新。

————

感谢“养老帝君 ”“唯恋相思”“至尊元神”“元始天王”“海龙寺的尖利”“鸿蒙メ天谕祖帝”“爱吃白菜炒鸡蛋的青祖”“枫叶卡西尼”“爱离11”“道友,贫道这厢有礼了”“云山深处”“银明君”“贫道:缺德道人”“陌如忆”“爱吃梅子醋的炎星辰 ”“喜欢侏獴的韦德龙”的打赏。

祝:身体健康,财源广进。

————

【在郑和下西洋之前,永乐元年,朱棣派遣尹庆于永乐元年出使了古里、苏门答剌、满剌加(当时尚未建国)、柯枝。

又于永乐二年出使了爪哇、满剌加和苏门答剌。】

【尹庆也是一位太监。】

【所以有的时候真的不要看不起太监,尤其是明朝的太监,大明亡国的时候,是一群太监提着刀剑冲杀,而不是那群自诩为清流的文人。】

【很多人说朱棣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失踪的建文帝,这种说法很让人无语。

该说法最早出现在明朝万历年间,顾起元引述他人之语,称建文帝亡命海外、朱棣派郑和下西洋含有寻找建文帝的用意 ,万历年间的郑晓、沈德符等也均有此怀疑。

此后,查继佐《罪惟录》、傅维鳞《明书》以及清代官修《明史》之《郑和传》与《胡濙传》 均收录这种说法。】

【但是同为万历朝文人的朱国祯认为,建文帝为人“仁弱”,和废物的区别并不大,即使未死而窜入异域,也不再对朱棣的皇位构成威胁。

并且郑和下西洋次数多、时间长,朱棣的皇位在此过程中早已稳固下来,不可能历次都为了寻访建文帝。

此外,这种说法也缺乏可靠原始史料作为支撑,仅仅是万历朝文人的一句话:我有一个朋友说。

这和我们喝酒侃大山的时候,我有一个朋友说怎么怎么有什么区别?

多少有些贻笑大方。】

【朱棣下西洋的目的可以称为官方走私,并且还有通过海路通使各国包围蒙古的想法。】

【我们印象中的明初蒙古人无非就是在今内蒙古和外蒙古一带,充其量还有当初分裂的几大汗国。

但蒙古草原一直到欧洲大草原是通的啊,当年蒙古西征一路打到了欧洲,沿途留下了多少人?

本雅失里就是源源不断的从中亚号召人手。】

【走私不好听,换种说法吧,通商以及册封各国朝贡。】

【不要看某些人说朝贡就是中原政权傻,人家送不要钱的东西,皇帝给他万金。

这样傻的皇帝有但绝对是少数。】

【而为什么史书会如此记载呢?

假如你要求你下属给你送瓶茅台,然后你回了他一瓶二锅台,但是你在自己的日记上肯定不能这样写吧,万一死后日记被发现了,多丢人啊。

那怎么写呢?

星期天,晴。

小李来我家做客,给我带了一瓶二锅头,小李家里穷啊,二锅头已经是他为数不多能拿得出手的好东西,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啊。

他临走的时候我把我珍藏的茅台送给他,让他回去和家人好好尝尝。】

天幕右侧,贴心的放上二者的价格对比并换算成各朝代金钱。

————

大明 北京

“其实,你大可不必说的如此直白。”朱棣稍显尴尬,想起了强迫朝鲜、蒙古、西番等国上交战马的日子,何况朕也没你说的这么次,朕给的比二锅头贵多了。

————

【我说的对吧?日记强国达人——光头校长。】

浙江 医院

现代医学表明,失忆症患者受到强烈刺激是有一定概率恢复记忆的。

果然,光头就是万中无一的万中无一,病好了,除了刚才摔破的口子仍然被包扎着,丢失的记忆他都想起来了。

只是好像有什么东西堵在胸口。

噗呲,一口鲜血吐出,果然整个人都好多了,脸白的像个十八九岁的俊后生一样。

“医生,医生!”

一阵手忙脚乱,鸡飞狗跳之后,医生得出结论:被气昏了,没事,睡一觉就好了。

大公子傻眼了,还睡?他们都要过江了!再睡就只有去北京睡大通铺了。

————

【下西洋更多是为了赚钱,赚钱。

种地、赚钱、当官是刻在每个中国人骨子里的东西。

当然刻在国人骨子里还有送孩子读书,但让孩子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出人头地!

那怎么样才能算出人头地呢?

要么有钱,要么有权,两样都有就更完美了。

何况朱棣在位期间的众多大型工程、北京营建等等,光靠国内赋税才几个钱啊?

南宋虽然差,但是真的富啊。

南宋为什么那么富?

一:当然是剥削百姓啦。

但百姓才几个钱?你把穷人放到锅里炼油都炼不出二两。

那第二点来了:通商。

北宋的时候虽然陆上丝绸之路不在自己手中,但也还能派人过去。

到了南宋,连北边都过不去,更不要提丝绸之路了。

车到山前必有路,没有陆路这不是还有海路吗?

南宋努力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挣钱,然后赔款,被打,加大赔款力度,然后派更多的船去挣钱,然后继续赔款。】

————

北宋 汴梁

赵匡胤眉头紧锁,左右为难。

给武将权利?唐朝藩镇之乱就在眼前。

不给武将权利?喏,后辈提了无数次。

明朝的制度目前我也用不上啊,大宋离唐朝实在是太近了,藩镇割据就在眼前。

如今华夏都未一统,东西南北全是割据势力,我今天敢给武将权利,明天他们就敢有样学样黄袍加身。

————

南宋

临安城中,赵九妹任由后辈调侃。

无所谓了,朕连男女之事都不行了,被你骂几句又如何?

只要岳飞回来,朕这次可以勉强留下他性命,留给太子用用也行。

朕也不怕他不回来,没有后勤,他几十万人饿死在外面吗?

朱仙镇,宋军大帐内,岳飞泪流满面,大宋何至于此?

帐内诸将早就将前来传令的内侍绑在一旁,只待元帅一声令下,砍了他祭旗,全军出击,还于旧都,收复燕云十六州,一血百年耻辱。

江南士绅们倒是打着一同观看天幕的名义在河岸边举行着宴会。

这姓赵的皇帝不错,对待文人、对待我们都不错,可李世民有句话说的很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今日过后,怕是连我们族中小儿辈都要闹着北伐中原,收复燕云十六州了。

主位上有一白发白须的老人举起酒杯问道。

“我考考诸位,从古至今历朝历代可曾出过姓岳的天子?”

左侧第一位置有人行礼搭腔:“不曾,可谁又知道将来会不会有呢?”

“不过,武人皇帝可颇为强势!”

老人哈哈大笑:“后辈所言之朱元璋、朱棣强势否?”

“又如何?”

“千年的王朝我没见过,千年的世家我倒知道很多。”

“诸君,共饮。”

众人皆是笑着饮下杯中美酒,商议着各家该出多少粮饷北上慰问岳家军,我们可是很希望王师北上收复中原的。我们和明朝的江南文人可不一样。

————

【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郑和第一次受命下西洋。途经麻喏八歇国(印度尼西亚东爪哇)时,该国东西二王交战,西王误杀郑和船队登岸人员。

事件发生后,西王派使者谢罪。郑和鉴于西王请罪受罚,并没有大开杀戒。

在途经三佛齐旧港,郑和招谕当地海盗陈祖义,陈祖义诈降,图谋袭击郑和船队。郑和击败了他,杀敌五千余人,烧毁敌船十艘,俘获敌船七艘,生擒陈祖义等三人。

其后,郑和任命广东华侨施进卿为旧港之主。】

【陈祖义盘踞在马六甲十多年,集团成员最鼎盛时超过万人,战船百艘。

雄霸于日本、台湾、南海、印度洋等海面。

劫掠过往船只达万艘,攻打50多座沿海镇城。朱棣悬赏50万两白银捉拿陈祖义。】

【永乐五年九月十三日,郑和船队携诸国使者、押陈祖义等俘虏还朝。

朱棣下令斩杀了陈祖义等三人,又宽恕了谢罪的西王,并对郑和此行感到满意,赏赐了旧港之战的有功将士;

又因郑和称航海期间天妃多有感应,遣朱焯加以祭告。】

【天妃也就是妈祖。】

【第一次下西洋,郑和成功完成了朱棣交托的任务,收拾不开眼的陈祖义,扶持愿意配合大明控制海权的施进卿家族。

同时扶持满剌加国(马六甲王朝),与施氏家族互为犄角之势,共同钳制满者伯夷王国。】

【如果不理解,请代入鹰酱视角,大明此时已经成为整个亚太地区的宗主国,并且东南半岛明朝陆军也在进行征服行动。

此时整个东南亚已经成为郑和远航的稳固大后方。 】

【永乐五年,郑和第二次远航,但其次下西洋并未详细记载于《明实录》或者《明史》。

反而是记载于《天妃之神灵应记》,该块石碑俗称“郑和碑”。

此碑于宣德六年,郑和、王景弘和李兴、朱良等人在第七次出使西洋前夕。

寄泊福建长乐以等候季风开洋,在重修长乐南山的天妃行宫、三峰塔寺并新建三清宝殿之后,镌嵌《天妃灵应之记》碑于南山宫殿中。】

【郑和船队在永乐五年奉命出发,访问了占城(今越南中南部)、暹罗(今泰国)、爪哇和苏门答剌北部,然后再一次驶往印度洋,以柯枝和古里为目的地。

明朝使节们正式册封古里王,并在古里刻石立碑以纪念这一盛事。

古里国,又作“古里佛”,是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南部的一个古代王国,曾为马拉巴尔地区的一部分,其境在今印度西南部喀拉拉邦的科泽科德一带,为古代印度洋海上的交通要塞。

该国在我国史书记载最早出现于南宋时期,刚好是海上丝绸之路兴起的时候。

这次的回国途中有一部分船队访问了暹罗和爪哇。

到锡兰时,郑和船队向有关佛寺布施了金、银、丝绢、香油等。

永乐七年二月初一郑和、王景弘立《布施锡兰山佛寺碑》,记述了所施之物。此碑现存科伦坡博物馆。

永乐七年夏,郑和船队还朝。】

【永乐七年九月,郑和第三次下西洋,但在明史中记载该次为第二次。】

【虽然在我国史书并未详细记载,但在斯里兰卡官方历史书及斯里兰卡佛史当中有记载。】

【这次下西洋郑和带了两万九千人的精锐战士以及数千匹战马。】

【带这些是干嘛呢?】

【开门,大明要求你们自由贸易啦!】

【斯里兰卡约从元末时期开始进入了一段混乱的历史,像五代十国一样,你方唱罢我登场。

最后决出了两方胜利者,强势的泰米尔人和弱势的僧伽罗尔人。】

【当时斯里兰卡的君主不仅收取过路船只高额的商税,还养海盗。】

【咦,大英正统在斯里兰卡。】

【但是,僧伽罗尔人不要怕,大明天兵来啦。】

【我们带着自由与民主来啦。】

【孔子教导我们:锄强扶弱,我们遵从圣人的教诲,干掉强势的泰米尔人君主,拥护弱小的僧伽罗尔人上位,是符合我们大明的一贯的和平理念。】

【这位强势的泰米尔人君主在我国史书中记载他为:亚烈苦奈儿。

在我国的史书中即便将整个故事翻译过来也不超过两百字:

郑和访问锡兰山国时,锡兰山国王亚烈苦奈儿“负固不恭,谋害舟师”,被郑和觉察,离开锡兰山前往他国。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