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1. 顶点小说网
  2. 其他小说
  3. 历史直播:从千古一帝开始
  4. 第50章 谣言终
设置

第50章 谣言终(1 / 2)


感谢:“道友,贫道这厢有礼了”“唯恋相思(@> <”“爱吃白菜炒鸡蛋的青祖”“祥瑞969 ”“枫叶卡西尼 ”“至尊元神”“爱吃四川醪糟的慕容弘”“予你同行2015”“鸿蒙メ天谕祖帝”“爱离11”“银明君”“云山深处”“爱吃梅子醋的炎星辰”“陌如忆”的打赏。

祝各位身体健康、财源广进。

——————

【命人重新修建奉先殿,并修建在奉天殿西侧。】

【提到奉先殿,关于此殿还有两个谣言。】

————

大明各时空,从五六岁到五六十岁的朱棣不约而同的用手蒙住脸,面露痛苦之色。

怎么还有啊!一个破奉天殿都能有关于我的谣言野史……没完了是吧!

咱到底有多少野史?

万字?十万字?百万字?

————

【一说:南京城破,朱允炆手足无措,手下大臣提醒建文帝说:当初太祖皇帝不是给您留下一个秘丸,让您时刻留在身边,遇到紧要之时,方可打开吗?还不打开看看?

建文打开一看只有几个大字:奉先殿下有暗道。】

【二说:朱棣攻破南京时,翰林编修程济从奉先殿取出了一只铁匣子,匣子的油漆是红色的,而且两个锁也都灌上了铁。

朱棣强行打开一看是太祖皇帝留给建文帝的,里面装有一把剃头刀、一件和尚穿的袈裟、三张度碟,盒子最底下藏了一张布帛,上面的内容翻译过来是这样说的:你们要是不想跑就自尽,不然就拿着度牒赶紧跑。】

【至于为何会专门强调是程济,因为此人在史书里的记载让人感觉神神叨叨的。

洪武三十一年,他夜观天相,掐指一算,要出大事,于是上书说:"北方将会有叛乱兵起,可能在明年"。

朝议时朝臣都说程济是没有根据的胡说,把他召回南京想杀掉他,他说:“请皇帝开恩,把我囚禁起来,如果明年,我的预测不应验再杀我。”】

【史书对于此人的记载并不多,并且全是这种神神叨叨的事情。】

————

大明 洪武三十一年

四川岳池,教授程济只觉是无妄之灾,怎么还能扯上我呢?我只是个无辜的教授啊。

这是谁编的,劳资做鬼也不放过你。

跑吧,洪武帝可不会管我是真有本事还是假有本事。

真有本事,这么牛,不能留,砍了!

假有本事,离间天家亲情,砍了!

————

【当然,朱棣既然复活了父亲,又怎么会忘记自己亲爱的大哥呢?】

【建文帝登基追封朱标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配享太庙。】

【朱棣派遣安王朱楹祭祀朱标,哥哥啊,不好意思,我把你的灵位从太庙移出来了。

对了,你现在不是皇帝了,你还是懿文太子。】

————

大明 应天府

朱元璋咬牙切齿,面目狰狞。

“老四,你个混蛋!”

“你大哥对你那么好,你居然如此行事!”

“入你娘。”

“滚过来。”

朱标拦住暴怒的父亲。

“爹,人之常情,能理解,不必动怒。”

朱元璋恨铁不成钢,他都如此对你,你居然还护着他,迂腐,迂腐。

朱棣感动的落泪,跪在朱标面前。

“大哥,对不起。”

“你打我一顿吧。”

朱棣只见朱标没搭理自己,正在给朱元璋解释。

“爹,后辈不是说老四还编了本奉天靖难纪吗?”

“等后辈讲完再打也不迟!”

“若都是这种人之常情的小事,你就莫打老四了。”

又恶狠狠的瞪着朱棣。

“若是胡编乱造,毁我名声!”

“那孤就好好教一下四弟,什么叫长兄为父!”

“什么又叫棍棒底下出孝子!”

秦王捂着屁股赞同。

“对,大哥说的对。”

“老四这个混蛋就该暴打一顿!”

————

【七月初一,祭祀天地、朱元璋,昭告天下,恢复朱元璋旧制。】

【事实来说,建文帝的大多政策确实都是错的,但确实有一小部分政策确实利国利民,朱棣不管三七二十一全部恢复旧制确实不对。

但也不能怪他,他的法理来源于皇明祖训,要证明自己是正统,那建文帝所有政策无论对错,都只能是错的。】

【以建文四年为洪武三十五年,次年为永乐元年。】

【提到年号,不得不又打断故事进程,讲一下年号的问题。】

【现代的我们可以一键搜索便可以得知很多信息,但古代即便是在明清两代,书籍成本极速下降,获取知识的方式越来越多的年代,想从浩瀚的书海里找出某一样知识也很不容易。】

【永乐年号包括朱棣在内,目前可以查到总共有四人使用。】

【第一个使用永乐年号的是前凉桓王张重华,过于冷门了一些。

前凉是永嘉之乱之后晋朝南迁徙,北方大地五胡十六国时期的一个割据政权。

公元301年,凉州大姓汉人张轨被晋朝封为凉州刺史。

公元324年,汉赵封张茂为凉王。

公元345年,张骏称凉王。

公元349年,张重华称凉王。

公元353年,张祚称帝,国号为凉。

公元359年,张玄靓去除王号。】

【前凉的存在年限如果从事实割据算只有只有59年,从称王开始算只有35年,从称帝开始算只有短短6年。】

【永乐年号用了不到7年,准备是6年零7月。】

【第二位则是唐亡之后反抗岭南割据政权的农民起义首领张遇贤,也作张茂贤。

公元942年,被推为首领,起义反抗南汉统治。

攻克循州,自称中天大国王,改元永乐。

起义军皆穿红衣,称“赤军”。

次年往南唐虔州,据白云洞为根据地。后被南唐击败,被俘遇害。】

【永乐年号大约用了两年,准确来说是一年零三个月。】

【第三位是北宋农民起义首领方腊。

宋徽宗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秋,发动起义,在漆园中誓师。

旬日间,队伍发展到十万人。

于是,方腊自称“圣公”,改元“永乐”。

次年四月战败被俘,宣和三年八月二十四日(公元1121年10月6日)押送至汴梁处死。】

【永乐年号起于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11月)止于宣和三年(1121年4月)】

【如果用虚岁来算,永乐年号用了两年。

但如果按实际来算,仅仅五个月。】

【前凉张重华的故事被记载在《晋书》。】

【而张遇贤的故事被记载在《资治通鉴.第二百八十三卷》:

有神降于博罗县民家,与人言而不见其形,闾阎人往占吉凶,多验,县吏张遇贤事之甚谨。

时循州盗贼群起,莫于神,神大言曰:"张遇贤当为汝主。"

于是群帅共奉遇贤,称中天八国王。

改元永乐,置百官,攻掠海隅。】

【方腊的事最早是记载在《大宋宣和遗事》,这是一个讲史话本,说书人用的小说话本。

具体作者已经不可考,最早是宋代所作,元代有人或许往其中加了故事。

最后被清毕沅在自己撰写的《续资治通鉴》中所引用。】

【也是难为了文官们,翻阅浩瀚书海,从字缝里面找出永乐二字可真是太不容易了。】

【查阅资料并没有记载究竟是谁或者哪一批人帮朱棣取的这个年号。】

【《翰林记》具体作者已经不可考,卷七记载:太宗即位,始拟用永清,后乃用永乐。】

【而朱国祯的《涌幢小品》卷二记载:国朝年号永乐乃张重华、王则伪建,天顺乃元出帝旧号,前则兵后匆匆,后则事起仓卒,不暇详考。】

【具体怎么回事已经完全无法考证,但毫无疑问的是他们坑了朱棣一手,并且朱棣就算事后反应过来也没办法改了。

改不仅违反了他爹的规定,并且相当于明着告诉天下,自己一个皇帝居然被文人阴了一手。

没办法,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吃个闷亏。】

————

大明 应天府

文官们累了,毁灭吧,赶紧的……

陛下您现在就动手吧,按现在的程度,起码家里还能剩两口人,等讲完,怕是家里连活物都没有了。

朱元璋则是吩咐宫人去将晋书、资治通鉴齐齐找来。

又命人去民间询问是否有宣和遗事一书,或许民间可能不叫这个称呼,也许叫什么《大宋演义》、《宋徽宗不得不说的故事》之类的都有可能,全都找来。

这群该死的文人,这不是把老四当猴耍吗?

老四费心竭力的抹掉建文痕迹,人家不明着来,就给你一个永乐年号。

懂得人自然就懂了,哦,全是造反的人用的年号,国运还不长久。

果然还得是文人啊,骂人都不带脏字,不多读点书都不听不懂。

朱棣则是恶狠狠的盯着文人,永乐朝的文官我收拾不了,我还收拾不了你们?

余光瞥见徐达、李文忠在看着自己,朱棣转动身子,三人眼神对视,什么都没说,但三人皆是笑了起来,笑的是那么的阴险毒辣。

一切尽在不言中。

————

【为什么拾柒很肯定文人是知道这些故事,并且专门用来坑朱棣的。

那就不得不提到大明战神——朱祁镇夺门之变之后使用的年号——天顺。】

【这个年号之前有个人用过——倒霉的元天顺帝——孛儿只斤·阿速吉八。

注意是元天顺帝,不是元顺帝。

致和元年七月,泰定帝卒,九月,孛儿只斤·阿速吉八即位于上都,改元天顺。

与在大都称帝的元文宗图帖睦尔争战,分道遣兵攻大都,兵败。十月,上都陷,不知所终。】

【同样的兄弟争位,同样的是个废物。】

【相比于永乐年号肯定是坑朱棣,天顺这个年号都有些给朱祁镇脸上贴金了。】

————

大明 景泰年间

仍然还在南宫坐牢的朱祁镇情绪激动。

“什么叫给朕脸上贴金!”

“啊,朕还比不上天顺帝那个废物?”

“胜败乃兵家常事,朕之前征麓川的大胜,你怎么不提?”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