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1. 顶点小说网
  2. 其他小说
  3. 历史直播:从千古一帝开始
  4. 第41章 建文四年正月
设置

第41章 建文四年正月(1 / 2)


感谢“道友,贫道这厢有礼了”“苏苏小月”“熊山道的冷厉”“银明君”“爱离11”“祥瑞969”“东北的金大爷”“爱吃梅子醋的炎星辰”“上头男下头易”“ ⊙ω⊙⊙ω”的打赏。

一祝各位:

从今诸事愿、胜如旧,

人生强健,喜一年入手。

二祝各位:

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

——————

重要通知:本周每日保底6000字更新补欠更。

PS:斥巨资做了个封面,是不是比当初我自己做的要好看一些?

————

【虽然南军得知朱棣即将南下,但由于河间沧州的丢失,真定德州两个军团之间有至少两百公里的空隙,一时间南军很难探查到燕军的具体动向,也无法判断燕军的主攻方向!】

【并且南下路线基本没有任何大型城市可以阻拦!】

【河北沧州献县县令向朴可以青史留名就是因为曾组织官民对抗燕军而死。】

【但献县并无城墙,被朱棣的部将谭渊击败,向朴集中民兵与他作战,被擒,怀印而死。】

【而整条线路像献县没有城墙的城市比比皆是!】

【东昌、大名、济宁府都只是低矮的土城。】

【即便是战略要地、刘邦故里,沛县都是在靖难开始之后才紧急开始修建土城墙和土堡。】

【也不怪朝鲜使者说明朝北方像是人间鬼域,南方像是人间天堂!】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那就得问一下宋金元三位好哥们!】

————

大元 中都

“阿嚏。”忽必烈理所应当的说道。

“废话,谁家草场会建墙?”

“万一有叛乱,我大元铁骑一路畅通无阻平定叛乱不好吗?”

“费心费力的去攻城和一马平川我还是分的清楚的!”

刘秉忠很想提醒一下自家大汗,没城墙骑兵是爽了!

可叛军攻我大元也是一马平川,搞不好明朝能灭了大元还得感谢您老人家把城墙推倒了。

————

北宋 汴梁

赵匡胤已经麻木了、习惯了。

好事从来不会提到大宋,但凡需要负面典型的时候大宋永不缺席。

“大宋是差了点,可朕好歹终结了唐亡以来的藩镇之乱。”

“使百姓得以免受战乱之苦,安居乐业。”

“你提提两晋啊!”

“大宋再差还能差过两晋?”

赵德昭安慰道。

“父皇,后辈或是对我大宋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才多次提起。”

“至于为何不提两晋……或许后辈是怕脏了嘴。”

赵匡胤:……谢谢,又被安慰到。

————

【燕军在天津集结,向着沧州出发,做出一副要向德州进军的样子。】

【到达德州北面,猛的调转方向,夜间趁着夜色急行军从两军空隙之间穿过。】

【为了防止被两大军团探查到燕军的真实目的,朱棣派遣李远、朱能率领小股骑兵猎杀两方斥候。】

【李远率八百骑兵在藳城遇到葛进率领的万余部队,略施小计八百破一万。】

【嗯,八百破一万,不是八百破十万!】

【斩首四千余,俘获战马一千余匹。】

【朱棣专门写信夸赞:将军以轻骑八百,出奇应变,破敌万人,功亦伟哉,虽古名将不过也,所部将士能奋忠效力,建功于岁首,宜加褒赉,速第其功以闻。】

【再次有请拾柒先生翻译翻译。】

【大概意思为:将军可比张辽当初八百破孙权十万。】

————

东吴

孙权此时心情并不算愉快。

“朕很愤怒!”

“朕刚即位的时候以为最大的敌人是黄祖,朕励精图治先灭李术、再平山越,随后破江夏。”

“结果曹操占江陵欲吞我吴国,朕又以为最大的敌人是曹操,朕联刘抗曹,赤壁之战大破曹军,当时朕率大军围困合肥整整十二个月却无法破之,朕不过以为是一点小小的意外。”

“后来刘备平定益州 ,将朕的荆州占着,朕又以为最大的敌人是刘备,朕略施小计就逼得刘备只能摇尾乞合,结果同年朕亲率十万大军竟然还无法攻克合肥。”

“朕现在是越来越清楚了,吴国的心头之患不在曹刘二人,也不在朝廷当中,而是在合肥!”

“就在几百里外的合肥城。”

“朕已经一天滴水未进,总想着和大伙说些什么,可是话,总得有个头啊 。”

“想来想去,只有三个字,这三个字,说说容易啊,想要做到又何其难?”

“这三个字,是朕从心里刨出来的,从血海里挖出来的。”

“破合肥!”

“十万不行就二十万!”

“二十万不行就三十万!”

“三十万不行就一百万,朕举全国之力也要破了合肥城,一雪前耻!”

偌大的吴国朝堂,竟无一人回话,孙权还以为群臣是被自己的决心震撼到了,害怕能力太差跟不上自己的步伐。

还宽慰起诸臣来。

“诸位皆是人中龙凤,不必忧之,朕此次必破合肥。”

“朕不信小小一个合肥城还能挡住朕的百万大军!”

群臣还是没回话,气氛稍显尴尬。

群臣已经在思考究竟投刘备还是投曹操了,无人搭理孙权。

不投不行啊,皇帝已经疯了啊。

一百万?

我吴国不过五十二万余户,民不过二百万口,拉出一百万的大军去打仗?

这是准备把幼童和老人全都拉上战场吗?

粮食从哪里来?

武器从哪里来?

让人去送死吗?

这不是逼百姓造反吗?

消息若是传扬出去,我们怕是会被民众剁成肉糜吧?

“陛下,臣家里还炖着汤,臣回去一趟。”

“陛下,臣妻今天生儿子,臣回去一趟。”

“陛下,臣父亲明天要死了,臣现在回去见父亲最后一面。”

……更有许多官员随便找个理由,诸如:牛死了、家里进窃贼了、猪下崽了等等。

瞬间朝堂空无一人,连护卫都走了个干干净净,只留下几名内侍。

内侍倒不是不想走,只是计划着等会带点宫内宝贝出宫去。

————

【而朱能在衡水也大破南军,斩首七百余,俘获战马五百余匹,生擒指挥贾荣。】

————

大汉 长安

“朕的马啊!”刘邦语气稍显悲愤。

“动不动就是几百匹、一千匹。”

“老天爷,你要是能听见,就让冒顿变得和建文帝一样蠢吧。”

“朕要求不高,一万匹马就行。”

边说边往堂下走去,拉住韩信的衣袖就不放开,顺带用衣袖擦拭了自己的泪水。

“大将军啊,朕也想要马啊。”

“呜呜呜,你要不要辛苦一下,去草原上帮朕抢点回来。”

“算朕求你啦。”

韩信不为所动,以前你若是这样说,我愿意为你粉身碎骨。

哪怕你用剑捅我,我都会怀疑是我自己不小心撞上来的。

可现在?

呵呵,演,接着演!

刘邦哭了半天,嗓子都快喊哑了,却听不见韩信回答,便知此计不行。

瞬间收回泪水,满脸微笑的望着韩信!

韩信心里惊叹不已,真彼其娘之的会演,说哭就哭,说笑就笑。

刘邦:“大将军,谈谈!”

韩信撇过脑袋,轻哼一声。

刘邦:“大将军,封王怎么样?”

“呵”韩信又是一声轻哼,你骗鬼呢?

先是假齐王,又改楚王,现在都把我贬成淮阴侯了,又给我封王?

何况你容得下异姓藩王?一个死的比一个惨!

刘邦:“生前封王当然不行,死后如何?”

韩信又是一声轻哼。

我就知道是这样,你能有那么大方?

刘邦:“庄子曾言:明此以南乡,尧之为君也;明此以北面,舜之为臣也。以此处上,帝王天子之德也;以此处下,玄圣素王之道也。”

“后辈也说过有能力居于帝王之位而没成为帝王的人,可以称为素王。”

刘邦声音越发洪亮。

“朕在此立誓,无论是我哪位儿孙继位,大将军只要亡故,便加封为素王。”

“可以使用天子葬礼。”

“陵墓规制与朕等同。”

“在太庙旁为将军另一立庙,后世子孙祭祀先祭朕,次祭将军!”

“大将军觉得如何?”

“嗯?”韩信不自觉的转过头望着刘邦。

刘邦轻拍自己脑袋一下,仿佛才想起来一般。

“对了,朕还准备搞一个后辈说的武庙,大将军您在主位!”

韩信有些局促的说道。

“这样不好吧?”

“太公望在主位才合适吧?”

刘邦摆了摆手。

“什么太公望,哪能和朕的大将军比。”

“再说太公望兴的是周,和朕的大汉有什么关系?”

“若无大将军,何来今日之大汉?”

扭头望向张良、萧何。

“朕话说完!”

“谁赞成?”

“谁反对?”

张良、萧何本不想搭理刘邦,又瞧见韩信露出期待的目光看着他们。

二人违心的露出微笑点了点头。

“合该此理!”

韩信语气略带兴奋的向刘邦行大礼。

“臣必不负陛下重托!”

拉着刘邦就要开始讨论用兵数量、辎重情况、行军路线。

刘邦拉着韩信就往殿外走去。

萧何看着二人手拉手的背影,向张良问道。

“你说韩信若是个女的,这个画面是不是就很美好?”

“是不是很像夫妻二人闹别扭,男人花言巧语哄骗妻子?”

张良随口回答。

“嗯。”

听清楚了又发出不可置信的声音。

“嗯???”

三息过后,又恍然大悟般点头。

“嗯!!!”

————

【大军行至馆陶,有一名将士失去了自己的马匹,又因生病卧倒在地,朱棣命令用自己的从马(指附属马匹)载着他。】

【将领皆是劝阻:于礼不合,您的从马不是一个小兵能骑的。】

【朱棣斥责道:马难道比人命还金贵吗?难道因为他生病就要抛弃他吗?他是为我而战才生的病,我怎么能不爱护他、照顾他?这是主帅应该做的事吗?】

【你别管朱棣是不是在笼络人心,他确实这样做了。】

【你是一名燕军无名小兵,跟着燕王能打胜仗,战死了有抚恤,生病了燕王连自己的坐骑都能给你用。】

【为什么朱棣能受到军队的拥戴?为什么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无他,将兵一心!】

————

大唐 长安

“彩”李世民觉得朱棣是越来越对自己的胃口了。

这样的主帅,打下天下才是正常的,怪不得八百人就敢起兵。

或许他并不是装的,而是真心如此,多年征战都是如此对待同袍。

怪不得兵越打越多,无他,人心所向。

不禁又满身热血沸腾,看向诸将。

“朕……”

房玄龄:“不!”

杜如晦:“没得谈!”

程咬金:“陛下,打仗有我们就够了。”

尉迟敬德:“是的,陛下,您就别想御驾亲征了!”

魏征:“天子岂能出尔反尔?”

“一刻钟之前陛下才允诺臣等,此生绝不亲征,怎可朝令夕改?”

说着就没有停下来的迹象,像是要说他个昏天黑地般才肯罢休。

李世民一拍桌案,大吼道。

“停!”

“朕没想亲征,朕不过是想夸一下朱棣而已!”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