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1. 顶点小说网
  2. 其他小说
  3. 历史直播:从千古一帝开始
  4. 第34章 车同轨
设置

第34章 车同轨(1 / 2)


[大家学习政治历史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听说过一句话,集装箱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集装箱通过降低海运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彻底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

而在两千年之前,始皇嬴政同样做了一件比这件事更伟大的事情——车同轨。]

嬴政:接着说啊,不要停啊,寡人不计较你说朕龙阳之好的事情,哈哈,这可是天然的宣传,几千年之后的后人亲自认证。朕之前还在苦恼怎么让天下之人都能了解我秦国政策,哈哈!

[我们都熟悉一个词,车辙。

这个词最早的意思就是马车路过碾压出来的痕迹,现在我国广大农村还有土路。

几千年前的路比这还差,两个车轮之间的距离日积月累走来走去,就会形成沟壑,而后面的马车跟着沟壑行走很方便。

可在车同轨之前,各国的两轮之间的距离可不一样,甚至可能齐国北方是一种,南方又是一种。

每到一个新地方,那就需要换一次车,好家伙,如今汽车备一两个备胎已经很多。

那时候可不仅仅备车轮就能解决,你得多备点钱,到了新地方就要买一辆新车,如果你没钱买新车,那不好意思你就自己新走出一条路吧。

可真是:世间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路。

为啥孔子周游列国要有三千弟子?

除了打架,他们可得保护好买车钱,毕竟要是人少了遇到不开眼的盗贼把买车钱抢了怎么办?]

春秋战国 秦赵边境

宰予也是满头黑线说道:“这后人说话忒难听了,那叫打架吗?

那叫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还保护买车钱,我看着这后人掉到钱眼里去了。”

孔子也是不禁哑然失笑,说道:“哈哈,罢了罢了,和列位诸侯大臣比起来,如此这样说我们已经算好了。

不要愤愤不平了,将这后人所说之话有用的都记录下来,看看能否用到。”

颜回有些疑惑的问道:“夫子,这抄后人的,不好吧?”

“怎么能叫抄?这叫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吾等也是为了天下早日定于一,乐享王道,免受战乱之苦。

就在此地休息一会儿,明日吾等便往秦国去,看看这能连出七代明君一统天下,又被列国称为虎狼的秦国,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呀,二三子。”

三千弟子俯身行礼,大喝道:“谨听夫子教诲。”

而山坡后的二三十名拦路抢劫的盗贼看到这个场面那是扭头就跑,太吓人了。

这么多人,有战车盔甲战戈,该不会要偷袭秦国吧?我这去汇报一下,不知道有没有赏金?这可比抢劫安全多了。

[而车同轨就是规定全国两个车轮之间的距离一律为六尺,全国统一化标准化制度化。

而今天朋友们如果回农村看一下土路,也会发现有些路上会有深深的轮子印,尤其是在下雨天,如果恰好有个车子经过,它如果不顺着之前被一遍又一遍压出的印子走,是不是就特别难走?

但难走也能走是吧,只要车子马力够,努努力也能走出去。

但是这是因为我们如今的车轮不仅宽大而且还是橡胶制作。]

额滴额滴都是额滴:秦时橡胶位于何处?

[应该是南越吧,越南和马来西亚,那时候应该统称为南越,up主有空查查具体位置。]

额滴额滴都是额滴:谢谢

[不谢,如果喜欢请一键三连呦!]

嬴政茫然无神向叔孙通问去:“博士,这一键三连可解何意?”

叔孙通更茫然,看着嬴政,眼神透露出来:陛下,您觉得我比您聪明吗?

大明 北平

朱棣语气略带恳求:“老大,咱先不打瓦剌,你给咱凑点军费,咱派张辅他们去南越逛一圈,这总成了吧?”

“不成”

朱高煦那是拍案而起,大喝道:“老大,你别给脸不要脸,你还要让爹求你不成。”

“老二,你别给咱按大不敬罪名,爹,南越是咱藩属国,您要啥下道旨让他们进贡不就成了,我要真能凑够军费,您绝对扭头就打瓦剌出了,您别把当小孩哄。”

朱棣像是斗败的公鸡,垂头丧气坐了下来,唉,咱就想出去打趟瓦剌,怎么就这么难?

大明 应天府

朱标却是已经拟好旨,派人去向南越传旨,朱元璋只是默默问道:“标儿,这古今名字或不相同,这南越知道这橡胶是啥吗?再说了找到了还不知道怎么做成车轮?”

“爹,这南越找不到,那可就是大不敬之罪,蔑视我天朝上国,咱直接派兵收回故土,那可是我汉家四郡呀。

再说了,能不能做出来先不说,好东西可一定得握在自己手里。”

朱元璋那是满脸怒气吼道:“咱定了不征之国,你就要打?咱活着你都敢这样做?你确定吗?啊?”

朱标也是直视老爹目光丝毫不退缩,回道:“对,咱要打,爹您要是不开心,大不了把我这太子废了。”

朱元璋就这样怒气冲冲的看着朱标:“你确定不改?哪怕咱废了你的太子之位?”

“不改!”

朝臣和各王爷都以为朱标今日绝对逃不脱一顿暴打,却不料朱元璋听到回答反而大笑着拍着朱标肩膀说道:“不错,像是咱的种,不畏强权,当君王的就该这样。觉得对得事情就去做,别管谁反对,标儿不错,将来爹百年之后这位置给你,咱算是放心了。”

朱元璋其他儿子:爹,刚才谁说的改皇明祖训就往死里打? 您这是夸大哥还是夸自己? 我们不是儿子呀?

诸大臣:好吧,这才是正常的,陛下打太子反而不正常。

[而当年的轮子基本可都是木头轮子,车轮之间的距离被称为轨,这也是我们今日车轨,轨道这一词的来源。

而车轮反复碾压会形成两条深深的车辙,马车在进行长途运输的时候,一直沿着车辙行走就会特别平稳,能够减少牲畜的体力消耗和车轴磨损。

当然并不是说没有车辙的路就走不了,毕竟没有第一个蹚路的人,后人也不会那么轻便,可现成的不走,自己重新走一条出来,既耗时间又浪费体力,还加剧了车轴磨损,成本是不是就提高了?

这平时你出门旅游也就算了,打仗那可是争分夺秒的事情,一刻钟就有可能左右一场战争的胜负。

而有一个成语叫作车不方轨,形容一条路窄的只有一辆车能够走的车轨。

想象一下打南边来了个喇嘛,打北边来了个哑巴,两个人沿着车辙碰面了。这个时候谁让谁?

换成今天,单车道错车是不是也挺麻烦的?遇上脾气暴躁的老哥,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下车那是提着棒球棍就上去。

今天错车无非就是一脚油门的事,就是看谁退一下而已,也不是很麻烦吧。

可在古代那可就不简单了,要先鞭打牛或者马用力把车子从车辙里面拉出来,让对方的车先过去。

然后又鞭打牛或马又进入车辙继续行走。

好家伙,果然自古以来牛马都逃不脱被鞭打的命运。]

而只有千万古人疑惑不解道:“牛马不是本来就是需要鞭打才会做活的吗?”

[由此还诞生了一个成语,改弦易辙,改弦:乐器更换弦,易辙:车子改变道路。

而现在我们也能明白这项政策的意义在哪里了吧?

全国的车轨统一那就意味着全国所有的车压出来的车辙都是一样的,你从燕国极寒之地到达楚国原始森林,只需要沿着车辙行走就行。

而大的层面,全国的车马和资源都可以随着调动,不需要再像以前一样到了地方又要换一辆车才能继续行走。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