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1. 顶点小说网
  2. 其他小说
  3. 崇祯重振大明
  4. 第102章 治国就是治吏
设置

第102章 治国就是治吏(2 / 2)


如今有几个明确的目标还有特赐同进士出身这条政策朱由检能够招揽他们让他们为自己效力。

以后他培养的理工类人才也能用这条政策进入朝堂任官。

顺利定下了举人、监生尤其是官生、恩生的迁转政策朱由检又想到了吏员他记得江阴守城的阎应元就是吏员出身这些人也要给政策遂道:

“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

“如果官吏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朝廷却不规范他们天下一定会乱。”

定下这个基调朱由检道:

“吏部不仅要规范官员迁转更要规范吏员。”

“朕听人说地方吏员多有世代承袭的甚至有些胥吏胆敢架空官员。”

“袁卿担任过地方官员有没有见过这种事?”

这是一个更大的课题袁可立斟酌之后说道:

“不法吏员是有的但是架空官员那就很少见了。”

“胥吏升降全在官员一念之间他们不敢做得太过。”

“吏员役满转补也由官员掌握。”

微微点头朱由检没有细问说道:

“吏员是个大问题官员如何掌控吏员让吏员为官府用心办事很考验官员能力。”

“所以知府、布政使等治理地方的官员要多从知县中选拔提拔有年功的知县。”

“六部尚书、侍郎最好也要有基层官员经历例如推官、知县。”

这是在提高知县的地位安抚他们以后无法提升为科道的不满。推知并称的局面仍旧不会改变。

袁可立作为推官出身官员不可能反对这个政策又听皇帝说道:

“以后从九品以下要分九级吏员。”

“一级为最低九级为最高。”

“但是九级吏员不再称为吏员要称为吏目授予从九品散官。”

“后续官职迁转视同非进士出身官员。”

这是在规范吏员迁转袁可立询问道:

“吏员几年一迁?”

“应该如何考核?”

朱由检道:

“文官三年一考吏员考核就同样定在三年。”

“考核由当地衙门的人事科负责每三年考核一次称职就提升级别。”

“吏部文选司和兵部武选司要一起划分吏员级别确定相应待遇和支米斗数。”

“从二十岁开始吏役可授予一级吏员身份二十四年后、也就是他们四十四岁时可授予从九品散官。”

“成为官员之后他们可以担任辅官但是和官员一样要遵守回避制度调离原籍所在以非进士出身官员迁转。”

“吏员有功的同样授予年功减少磨勘时间。如果他们做出大功绩朕会特赐同进士出身让他们入监读书后任官。”

这样给了吏员出路同时也做出限制。

袁可立想了一下觉得或许可行。对吏部的事他没有多管询问道:

“兵部吏员如何迁转?”

“是参考文官三年一考还是按武官五年一考五年迁转一次?”

朱由检道:

“所有吏员全部三年一迁。”

“兵部要多用武官把世袭百户、试百户降低三品之后任命为正九品、从九品官员使用。”

“那些地位虽卑却很重要的职位与其被小吏掌握不如定为正九品、从九品让武官去担任。”

“他们这些人可以称为文职军官同样五年一迁。”

“要多挑选识文字的人担任例如举人、监生以及荫袭官员都可以担任文职军官。”

这样又给了举人监生一条出路武官降三品担任文职军官、也有助于解决武官品级太高的问题袁可立对此十分赞同。

又想到举人之下的秀才询问道:

“秀才出身的吏员和普通吏员一样吗?”

“他们身有学问不宜和普通吏役等同。”

朱由检考虑了一下说道:

“秀才出身的吏员可以称为文吏。”

“文吏同样三年一考二十岁以上担任有秀才功名直接授予五级吏员。”

“这样他们只需要十二年就能升到从九品如果做出功绩七级以上可以入监读书学成后授予从九品散官。”

说着朱由检又想到司法数算考试又说道:

“以后不止秀才所有识字的人只要通过刑部司法考试、户部数算考试都可以担任文吏按成绩授予三四五级吏员。”

“吏员要尽量识字并且懂得法律数算多用文吏和转为文职的军官军士减少世袭吏员。”

仿照后世的公务员考试将司法数算考试用作吏员考试作为科举补充。

袁可立作为科举出身官员对此十分赞同。觉得吏员同样有必要考试让识字的人担任。

君臣二人商议良久把非进士出身的官员迁转政策大体定了下来。

(本章完)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