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李如松的爵位的确难以定性这也是朝臣以前厌恶李家、却没有把李家削爵的缘由。
单说战功李如松参加了万历三大征的两个而且都是主将最后更是为国战死。功绩摆在那儿谁都无法抹杀。
再说褒扬万历皇帝在李如松死后“赠少保、宁远伯立祠谥忠烈”让他弟弟李如梅继任总兵还荫一子世袭指挥使可谓恩宠备至。
如果因为他死后李成梁弃地的行为就把追赠的爵位削去对一位为国战死的功臣而言实在说不过去。
所以朱由检的疑问一出群臣又起争论。
有的说李如松追赠宁远伯是因为他是宁远伯世子如今李成梁的宁远伯被除爵他也该同样除去。
但是这个说法有些站不住脚。按照大明惯例世子未袭爵而亡被追赠爵位需要他后人袭爵之后请求。李如松的后人根本没有袭爵更别说请求追赠了他的宁远伯是皇帝追赠的是因为为国战死。
所以另一批人就说李如松是凭借功绩追赠爵位不应该因为他父亲的事情削爵。
但是这个说法同样说服力不够。戚继光、俞大猷这些功业彪炳的将领暂且不说麻贵参加了万历三大征的三个后来还镇守辽东同样战功赫赫。他们都没获得爵位李如松何德何能获得追赠呢?
争来争去谁都说服不了谁。吵吵嚷嚷许久之前主动请缨的孔贞运道:
“嘉靖之时朝议革除外戚封爵只有魏国公、定国公、彭城伯、惠安伯四家除外。”
“这是因为他们不仅有外戚的身份能封爵更多的是因为军功。”
“李如松被追赠为宁远伯不止是因为他宁远伯世子的身份更多的是因为军功。”
“臣以为应当按魏国公、定国公、彭城伯、惠安伯旧例保留李如松的爵位。”
这话说得在理很多人纷纷赞同。魏国公的爵位能在靖难后保留下来、定国公能够封爵难道是因为徐家的功劳真的大到一门两公吗?彭城伯、惠安伯的功劳同样也没有大到一门两伯。他们的爵位能在革除外戚封爵时保留下来李如松的爵位同样也该保留。
如此一来支持保留李如松爵位的占了上风。但是让李成梁的后人袭爵许多人觉得膈应。所以就有人提议李如松可以按战死追封爵位的人对待但是他的爵位却不应该世袭。
朱由检闻言说道:
“本朝有不世袭的爵位吗?”
礼部尚书来宗道回应:
“本朝初年有许多功臣追封为伯侯但是正德以后就不多了。”
“最近的是忠诚伯陆炳被追赠为伯爵其子袭指挥佥事。”
微微点头朱由检不愿继续纠缠下去决定道:
“那就按这个前例把李如松的宁远伯看做不世袭的追赠子孙世袭指挥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