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1. 顶点小说网
  2. 其他小说
  3. 昆羽继圣
  4. 第 243 章 辣之身世
设置

第 243 章 辣之身世(2 / 2)


……

本书中多处出现辣椒为避免被人诟病关于辣椒有一些不得不说的事:

辣椒别称《群芳谱》谓之秦椒《花镜》谓之辣茄《药性考》谓之竦(song)虎《药检》谓之腊茄《遵义府志》谓之海椒、辣角《广州植物志》谓之鸡嘴椒。

《本草纲目拾遗》中《诸蔬部·辣茄》篇提及辣茄云:“秦椒一名番椒形如马乳色似珊瑚非草本秦地之花椒即中土辣茄也。……秦地及草木辣椒纲目诸注误为秦地之花椒不知即今之辣茄又名辣虎。”

一千六百年前《华阳国志》将川人食俗习惯归纳为“尚滋味好辛香”。民俗是地域文化的根一个地区民间风俗的形成除了与这个地域的人文历史、自然地理密切相关外还必将经历长期的积淀乃至成千上万年才可能形成。

倘若辣椒原产于南美那么南美洲必然食辣成风奇怪的是却无书记载。西班牙既然“栽培极甚”何故当地的斗牛士们不吃辣喝香?按常理“辣椒”的火爆个性应与斗牛士的猛悍个性相通才是。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屯兵四川牧马山有让士兵喝香吃辣、驱寒壮胆的记载。

唐代孟诜(shēn)《食疗本草》一书中也有关于辣椒的文字记载。川菜有道名菜叫“五柳草鱼”相传为唐代诗圣杜甫所创此菜制作过程中用到了五种辅料其中就有辣椒。其实不仅“五柳草鱼”佐料用了辣椒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也有许多辣菜如辣脚子、辣蟹、姜辣萝卜、芥辣瓜旋儿等姜辣、芥辣一眼就能瞧出来剩下的辣菜是加了花椒吗?看看菜的做法和佐料不就知道有没有辣椒了?

此外宋代还有一种椒纸产于福建建阳多用作印刷书籍极有可能是用名为山椒(蜀椒)或朝天椒的辣椒汁(捣碎、水煮)经涂刷或浸透处理、阴干后备用的纸张。

清朝叶德辉(1864——1927年)所著《书林清话》卷六记载:“椒纸者谓以椒染纸取其可以杀虫永无蠹(du)蚀患也。其纸若古金粟笺但较更薄而有光以手揭之力颇坚固。”又云:“(南宋)淳熙三年(1176年)四月十七日左廊司局内曹掌典秦玉桢等奏闻《春秋左传》、《国语》、《史记》等书多为蠹(du)蚀伤牍未敢备进上览。奉勒用枣木、椒纸各造十部。四年九月进览。”

曾忠恕、李晓军主编的《经济篇》记载:1986年考古工作人员在四川成都挖掘出一座唐代垃圾坑坑中有一漆盒盒内就保存期着两只保存完好的辣椒。

近代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等编译的《农艺植物考源》经多方考察论证后认定:“在中国南方和热带地区就有原生态的野辣椒如云南西双版纳、思茅、澜沧一带分布有一年生的‘涮辣椒’及多年生的‘小米辣’……”

究其原因为何“辣椒是明朝时才传入中国、明以前没有辣椒”这样的说法甚嚣尘上其实与清以后文人大肆宣染不无关系。文脉又一次断绝后绝大部分国人皆是文盲目不识丁只能人云亦云。彼时国力孱弱悲观主义、失败主义、投机主义的情绪四处蔓延人们认为国外的一切都是先进的、美好的而自己的东西总是落后的、失败的没有一点自信甚至有了疑古派不断质疑自己、质疑和否定自己的祖宗。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莫大的悲哀。

可是这些疑古派往往是先定一个基调然后去找论据全然没有认真通读中国的历史也全然忘记了中国在近代以前在过去的数千年间一直都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一直都站在世界之巅。阿拉伯有句著名的谚语:知识远在中国吾亦往求之。

至于西方以文艺复兴的推动者美第奇家族为首他们震惊于东方天堂的巨大成就除了不断造假美化自身以外还不断派传教士远赴中国学习各种知识包括工艺、科技、军事等多种先进技术甚至通过行贿等方式拉拢一些主管官员将中国人编著的书籍、海图冠以洋名说是自己带来的可是他们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更不知底层的原理。

任何一项技术的发明创造都是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社会环境、物质条件以及相关制造设备的储备的。但是对这些孕育产生技术的条件西方的人与那些失败悲观者却往往讳莫如深、语焉不详或者视而不见。齿轮和传动装置如此、玻璃制造工艺如此郭守敬的授时历亦是如此瓷器工艺被奥古斯都二世派来的传教士盗走甚至天花种痘和治愈的医术以及红茶等种植技术也不例外。

至于《中国蔬菜栽培学》、《中国栽培植物发展史》、《蔬菜栽培技术》、《园艺史话》等普遍认为:一年生辣椒原产秘鲁的山林及南美洲亚马逊河一带至十六世纪传入欧洲在西班牙栽培极甚其后经法国而入意大利大约在明末时期传入到中国。

然而追根溯源会发现这些书其实都引用同一个西方说法即将辣椒的原产地锁定为南美洲为显示各书的“独创”然而更换一些小地名。但令人生疑的是是何人、因何由、通过哪些环节、走那条路线把辣椒“传入”中国的却没有一本书详细说明。要么语焉不详随口说是海上丝绸之路进来的;要么就是说郑和或其他人带进来的。更有甚者干脆三缄其口。以致于后世流患无穷以偏概全直到今日还在人云亦云。辣椒实有五十多种中国有本土产的辣椒明时传入的不过是一些其他品种而已。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