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他再次想到了德国统一。这件事因为上一次内战的两败俱伤以及德意志联邦的快速发展被人们选择性遗忘。但在德意志地区各君主和知识分子心里它仍然是个巨大的理想——包括日渐认从潜意识中都认同自己德意志人身份的谢绾。
五年前腓特烈·威廉三世去世谢绾考虑到安全问题找了个身体不适的借口婉拒了前往柏林。他与路德维希——或者该尊称为“威廉一世”陛下——此后除了一方投降恐怕难再见面。
1845年年底“道光访欧团”抵达伦敦受到了伦敦上下的隆重欢迎。莱茵驻伦敦的贸易代表发来了现场照片看起来维多利亚女王还亲自接见了访问团。据贸易代表说在拜见女王时清国使团本来想下跪叩拜但英国外交人员极力劝阻最后也是鞠躬了事。
英国的近代化当年就震撼了谢绾如今当然也能震撼访欧团。在通商五口新建的企业已经让清国人感到无比新奇而在伦敦几乎整个都是新的、铁的、“水火之力”的。
成员们体会到了英国人的热情但巨大的冲击也让他们特别在乎自尊行走举止小心翼翼深怕丢了脸。
后来邹汉勋就此事跟谢绾笑道
“朝中的大人们表面上波澜不惊实际上在房间里大写日记好像是要把所有事情都记下来。”
谢绾倒有点忧虑提醒邹汉勋
“写就写了千万不要吹捧小心朝中有人拿此事做文章。”
访欧团离开伦敦之后乘船从鹿特丹登陆又乘火车经阿姆斯特丹、鲁尔经济区、科隆到波恩。
由于访欧团在英国时基本就在伦敦参加各种宴会所以这是第一次坐火车。众人心惊胆战的登上火车“一旦启动声如龙吟又如地震。”但跑起来之后“其速不知几何也。”
访欧团副使瓜尔佳·文祥年轻而不拘小节他看着窗外迅速倒退的树木房屋感叹道
“……就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不知我大清何时能有这样的火车。”
访欧团达到火车站谢绾已经带领着内阁和议会、商界的重要成员列队迎接。
访欧团正使曾国藩此前就听说莱茵国的首领是个华人而且没有辫子有些心理准备不过见到谢绾还是非常吃惊——虽说是华人但谢绾在莱茵年深日久穿着作派甚至长相都“与夷人一般无二”。
他正想拱手犹豫了下又伸出右手。谢绾上前跟他握了一下用官话说“欢迎阁下来访。”
曾国藩这才有了些亲切感边握手边说
“久仰久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