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1839年9月底欧洲舰船在香港九龙海面被围困一事传回了欧洲。
向来吃不得亏的英国政商两界一片哗然许多因为清国垄断外贸而打不开在清局面的贸易商趁机要求英政府对清强硬。
9月30日英国纺织业城市曼彻斯特三十九家公司和厂商联合致函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称清国禁烟是对英国的“侵略行为”“希望政府能利用这个机会将对清贸易置于安全的、稳固的、永久的基础之上。”
客观的讲在当时世界其他地方鴉片贸易是合法而且正常的。
鴉片贸易在英国本土也可以正常贸易只是没有吸食鴉片的市场为祸不深。
而鴉片在英国本土从法律层面被禁止要等到1868年的《毒品药店法案》但这个法案也只是对英国本土的鴉片贸易给予一般性限制而已真正的禁止鴉片一直到1914年。
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异议。英国许多有识之士早在1780年代就十分强烈地谴责并呼吁政府取缔鴉片贸易而且这个呼声一直不断。
清英鴉片争端时期当时处理清英关系的官员乔治·斯当东勋爵也在国会声明
“我们不否认这个事实要不是鴉片走私的话就不会有战争。”
就连东印度公司鴉片代理处经理赛蒙也写道
“鴉片产品摧垮了人民的健康使其道德沦丧。哪里种植鴉片那里的人就吸鴉片种得越多吸得越多。”
不过多数人不赞成禁止鴉片贸易一些人属于对鴉片没有正确的认识;另一些人则完全因为鴉片带来的巨大利益。那时英国报纸对反对和拥护鴉片贸易的意见统计大约在1:5于是英国议会长期通不过禁烟法案。
鴉片贸易的巨大利益非常显著的体现在对清国贸易上。也不知道为什么清国上下就这么容易对鴉片上瘾巨大的市场需求导致贸易额巨大1830年代鴉片占英国对华贸易总额的一半。
当然应该明确的是清政府从雍正时代起就开始反反复复禁烟英国商人是非常强清楚所在国法律的所以在英国本国合理合法并不是在清国销售鴉片的理由。
鴉片是一个导火索其背后的本质是代表资产阶级、工业文明的英国无法忍受贵族专制、农业文明的清国对国际贸易长期垄断管制所导致的巨额贸易逆差。林则徐就是火星他在外交上的傲慢和操切点燃了新旧世界冲突的火药桶。
不过就算没有林则徐没有鴉片这个火药桶也会被点燃只不过表现形式有可能是像德国统一、明治维新这样相对良好的结果。
无论如何林则徐是给了英国主战派口实据称“威灵顿公爵、德比伯爵、斯当东、山登勋爵、约瑟夫·休谟以及其他许多人都是支持战争的。”
10月1日英国政府召开内阁会议讨论出兵清国问题并作出“派遣一支舰队到清国海去”的决定。内阁会议以商务受阻及大英子民生命受到威胁为理由派遣舰队。由于贩运鴉片由始至终只是民间走私行为并非英国国策。所以英国政府始终未正式宣战并认为军事行动只是一种报复而非战争。
在莱茵那些被莱茵舰队解救出来的德国商人把发生在清国的事情添油加醋的传回了德国。这导致舆论也同样对清国非常不满甚至影响到了谢绾的立场。
有人开始借由清国无理关闭德国商馆、扣押商人、追打德国舰队的事含沙射影的攻击谢绾作为华裔故意对清国软弱。最后发展到有一些议员串联起来对谢绾发动质询质问他为什么不允许莱茵在远东的军队攻击清军是否暗中干扰内阁对清政策。
10月1日谢绾也不得不到莱茵联邦议会对质询进行答复。
他一方面阐述了清国是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国家军事潜力深厚莱茵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在有英国出头的情况下冒险与清国冲突那将得不偿失;
另一方面他也暗示将继续扩大在南中国海的存在。将逐步增强实力以争取将来与清国的贸易谈判中获得更有利的地位。
然后他顺水推舟的说了自己早就想好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