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1. 顶点小说网
  2. 其他小说
  3. 洪流微澜
  4. 第二十九章 乌合之众的力量
设置

第二十九章 乌合之众的力量(2 / 2)


然后王储又打趣地对他说

“你作为外国人写德语文章也挺好啊看来以后你能有些新工作了。”

谢绾听说王储愿意替他修改、发表总算安心了点也陪着王储说笑起来。

次日谢绾的文章在《十字架报》上发表了。题目一个字没改还叫《关于一位身居外国对国王不忠诚的学者恶意攻击一位正直而效忠于国王的外国军官的反讽》不过文章署名用了在柏林颇受爱戴的一位主教的名义。

两篇文章这样一前一后的发表国王和内阁还没吱声两派的文人们就兴奋起来了。这桩公案最大的特点是“查无实据事出有因”真正的问题其实在最初两篇文章里就已经阐述清楚了。但文人们岂肯放过各自又在各种报纸上对这一事件拆开了揉碎了大辩论。

王储见文章有了效果也开始出手帮助谢绾。

他授意布吕歇尔、齐腾两位将军表态谢绾确实对枪械有重大贡献甚至格奈森瑙也沉默不表示反对。看到有高级军官表态德莱塞也大着胆子站出来接受小报采访说谢绾为了普鲁士的军备事业有多么的辛勤工作这些当事人的表态这让对谢绾的个人攻击变得十分乏力。

等到评论比较僵持之后谢绾跟保王派青年俱乐部中几位关系较近的年轻贵族联系让他们帮忙请了几位外围的大学生谢绾出钱让他们换着笔名专门在各种报纸上发表相关文章不写什么实际内容只围绕弗里德里希?冯?洪堡在法国不忠君不爱国这事儿反复嚼捕风捉影地编故事映射国务大臣威廉?冯?洪堡就为了营造舆论倾向性。如果有人反击马上不管自己的论点跟对方纠缠对骂。很多段子还是谢绾亲手操刀也算是替这个时代的段子手做了个表率。

编段子这种事一旦开了脑洞谁都收不住。双方的文章渐渐向着娱乐性质发展——四十八岁功成名就的洪堡比起初出茅庐的谢绾当然更受八卦段子手的欢迎。两边都有大量的文章不谈正事只顾着互相攻讦报纸也乐得发行量有所增加。到后来跟谢绾和弗里德里希?冯?洪堡俩人都没啥关系不知道扯到哪里去了。谢绾要的就是这种效果搅混水让舆论变得没什么实际意义。

事情还是要解决的。由于这件事反复触及谢-德莱塞枪械制造厂收购案为了以正视听内阁还是派出了一个调查小组装模作样地查了一下。其实这个案子当中最开始装神弄鬼的就是国王本人。本来就不存在什么投入再审查的必要也没有一个完整的流程来规定什么时候查完什么叫通过审核。整个这件事中除了谢绾和王储、财政大臣那点毫无痕迹的桌下交易其他的都没有违规所以能查出什么来全看国王的态度。

国王当然不想把事情扯到他的政策上去也不会有敌对谢绾的态度。谢绾这种替保王派挡刀的角色既然查无实据也就不会有平白无故搞出问题来的道理哪怕留着挡刀也是好的。所以内阁公开表示对谢绾和谢-德莱塞枪械制造厂的调查结束并没有违规行为。随着内阁调查结果的公布财政大臣比洛夫和国家中央银行也先后表态订单抵押是符合银行利益的免去利息是为了表彰和支持谢绾拯救十家军备厂;同时要向恶意中伤国王中央银行的人追责。

这下火力全朝向一开始撩架的弗里德里希?冯?洪堡在保王派文人的引导下更指向了威廉?冯?洪堡。这位本来就在维也纳会议期间被梅特涅气出抑郁症又不受国王待见的外交大臣这次被搞得更被动。国王虽然没有直接参与这次事件却在御前会议上奚落洪堡

“您的兄弟在法国是不是对我有什么意见?可以回来提嘛他那样一位大学者我们是非常欢迎的。”。这时候普鲁士言论开放只要没有实际触及王室利益国王的话倒也有一半是真心的确实希望弗里德里希?冯?洪堡能回柏林来供职。

这事儿也确实是由威廉?冯?洪堡撺掇他弟弟干的被国王嘲讽也不冤枉但他没想到引起这么大的风波。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