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1. 顶点小说网
  2. 其他小说
  3. 大明皇长孙!
  4. 第338章:待到来年春开时(月底求月票)
设置

第338章:待到来年春开时(月底求月票)(2 / 2)


姚广孝让给高丽王送信不过习惯使然毕竟作为汉人姚广孝在大义上较为注重。

“咱们军中余粮还可够吃多少时日。”姚广孝淡淡问道。

卫光心中计算一番后说道:“若是省着一些吃大约还能撑上月余过万正旦不难。”

姚广孝闻言回道:“正旦节当举国同庆怎可亏待了将士们这岂不是寒了将士们的心吗。”

“高丽王的信便就按正常去写吧至于李成桂你就在信中明确告诉他若是见不着粮食今日正旦贫僧也只能回去到李大将军那里蹭个年夜饭了。”

听到这话卫光豁然开朗。

哈哈一笑道:“好国师所言甚好李成桂这老小子还想等着看戏真就是做梦。”

“若是不给咱们送吃的来咱们就去那王城里自己去拿。”

“不过一个小小开京城某随意可将其击破。”

“某这就让将士且去传信。”

说完卫光就打算走出营寨。

“莫急。”

姚广孝叫住卫光。

“国师可还有其他吩咐。”卫光闻言停住脚步问道。

姚广孝笑道:“待会你出去后便就传告全军上下说半月内开京便有粮食运送过来请诸军放心。”

卫光眼睛发亮兴奋道:“某明白了。”

姚广孝看着卫光从营地走出没几个几息的功法就听见卫光在外大声喊叫说开京来信半月内有粮送到。

随后便是一片喧闹之声传来。

显然将士们得到这个消息也很是兴奋。

听闻帐外姚广孝嘴角微微翘起。

高丽不比大明。

这里本来就不算大从高丽开京城至釜山快些的话不过十日功夫。

姚广孝说的半月就是要逼迫李成桂快些做出选择。

毕竟也有几百里地倒也不是真的半月能到。

从釜山这边快马加鞭三日内信就可到李成桂的手中。

从做出决定到出发七日内就能有所回信。

到时候只要粮食能够在正旦前抵达釜山那就问题不大。

至于春节这个习俗高丽受汉文化影响也是相同的和大明的春节亦是同天。

两日后开京城外。

“釜山急报!速开城门!釜山急报!速开城门!”

一驿卒骑着快马加上标示性的着装于城门外大声喊道。

城门上的士兵不敢怠慢连忙打开城门放驿骑进城。

元朝的驿站系统在高丽这边也是有所开设虽然高丽全国境内的驿站不多也没维护得很好不过传递紧急军情还是有的。

开京大将军府。

驿骑的情报虽然是送到了王宫门口不过很快就转道直接来了大将军府。

为了避嫌李成桂还没有正式入住王宫。

这个时候正是在招呼众多忠诚下属享用美酒膳食歌姬奏乐伴舞。

外界喧闹声响起一人直直闯进见到李成桂后跪地举起手中信件道:“启禀大将军釜山急报!”

驿站这块唯有大明有六百里八百里加急。

在高丽这边就是常规的加急再快也快不起来也没必要。

毕竟地方就这么大八百里加急都能从高丽东边跑到西边了。

这么快高丽王臣可能不怎么适应。

李成桂缓缓起身动作比较缓慢。

因为跪坐的缘故所以需要稍稍放松一下强行走路可能会因为膝盖麻木而摔倒。

接过信件的时候李成桂还有些喜色。

想来肯定釜山国师道衍那边出了问题自己完全可以看热闹了。

问题越大越好反正别想着从自己这里得到任何的援助。

真要问题大了指不定自己还能派人过去将大军接收回来。

能够在这屋内的都算是李成桂的亲信除了少许两人面色微微有些奇怪外其余皆是满脸喜色。

他们都很清楚釜山急报意味着什么。

方才就膳前还都在谈论釜山国师大军该如何渡过这个严冬呢。

信件缓缓打开上面的文字自然也是汉字。

这个时期的高丽还没有自己的文字训民正音要差不多六十年后才会被世宗大王发明出来。

当然之所以有所谓的高丽语还有翻译的诞生。

可以理解为高丽方言。

毕竟就算是大明疆域内哪怕都是汉人东边百姓跟西边百姓在沟通上也是非常艰难的。

而兴高采烈正准备看着信件上内容的李成桂面色慢慢的变得僵硬起来。

原本有些喧闹的大堂那些大笑的将军文臣见到李成桂的神色也停下了声息。

唯有奏乐歌舞在持续。

李成桂看完一脚踹飞案台对着舞妓大喝道:“滚给本将军滚!!!”

舞妓吓得花枝乱颤不敢多言躬身身子迅速退下。

“大将军可是那釜山有何等变故。”

一位文臣起身作揖问道。

李成桂牙齿咬得嘣嘣作响齿缝间漏出声来:“道衍国师要本将军为其运送粮食至釜山去。”

文臣武将闻言一愣有武将起身笑道:“道衍国师怕不是得了失心疯竟想要吾等为其运送粮食简直可笑可笑!”

顿时一片哄笑声响起。

大家觉得这是大将军在开玩笑呢。

然而很快笑声就停止下来因为在李成桂的脸上可没有半分笑意反倒是面色阴沉滴水。

“道衍国师信中写道若没有粮食送去于正旦之时来开京城中与本将军共度春节。”

听到这话大家顿时就意识到事态严重了。

釜山国师那边可是有二十万大军即便听说有八万大军去了对马岛可剩余十二万大军也不是什么好惹的。

开京拒城而守十二万大军自然不存在吓住李成桂。

开京作为现在高丽王都在城池建设之上也是较为坚固。

加上城中数万守军哪怕没有任何驰援随便守个数月都不是问题。

但问题就在于国师十二万大军回转开京的话概念就完全不同了。

首先在名义上道衍是高丽国师这一路行来不用多想自然四处搜集粮食。

没人会认为十二万大军路过之地会出现什么秋毫不犯只怕是一路扫荡着行来。

再就是在政治上也很难作。

守城是不可能守城的。

若是守城等于是将开京城外的所有地方都交由国师了。

且在名份上来说国师可是仅此于高丽国王比他李成桂大将军还要高上半截。

这就很尴尬了。

到时候一番作战下反倒是李成桂这边可能会成为乱臣贼子。

冷静一番李成桂沉声问道:“王宫之中是否也有急报送去。”

那驿卒回道:“禀大将军王宫也有一份急报已然送达。”

李成桂狠声道:“好个国师真是做事滴水不露。”

得到消息后李成桂摆摆手让驿卒退下。

而后就地盘坐。

立即有仆从过来为李成桂收拾摆正案台斟满酒杯。

“诸位议议如今国师粮食紧缺吾等该当如何。”

此时李成桂也只能是把这个难题踢到下属文臣武将这边来看谁能不能想出个好点的主意。

显然这种难度的事情过于为难大家了。

良久无人吱声。

“难道你们就一点办法都不能给本将军想想嘛还是要本将军忍下这屈辱给那汉人国师送去大量粮食供其享用嘛!!!”

李成桂怒不可遏的大声咆哮。

众人不敢作声而有一魁梧将军眼神中异色闪过随后站起身来抱拳躬身喝道:“但凭大将军一声差遣某便就率领五万大军直奔釜山而去定要那道衍国师乖乖听话。”

李成桂闻言刚想发怒不过看到那魁梧将军怒气渐渐消散。

这将军李成桂极为熟悉相当初在战场上曾经多次舍身救自己性命若没有他自己还能不能坐在这里都未可知。

一抹赞许从眼神中闪过自己终究还是有几个得力亲信。

摆摆手李成桂道:“勇气可嘉不过这等鲁莽之事往后休要再提。”

闻言那魁梧将军眼神闪过极为强烈的遗憾之色李成桂见了也没在意他知道魁梧将军尤爱打仗只当是不能打仗而遗憾。

不过在这一番打扰过后李成桂也没了问话的心思。

长长吐出一口气缓解心中郁闷最后强忍着说道:“都议议吧国师毕竟是我高丽国师那十多万大军亦是高丽子民自当不能眼睁睁见其饿死。”

“不过国师的信件中并没有说需要多少粮食大家看看该是运送多少粮食过去。”

李成桂话音落下场内一阵沉默。

半晌后才有一文臣作揖道:“臣认为目前国师有军十二万自有三十万石便可足够。”

紧接着立即有文臣反驳道:“不妥三十万石不过十二万大军一月消耗且马上便是正旦不可过于限制依臣所见当有四十万石方可。”

随后又有反驳声响起:“不妥不妥不仅仅是米麦战马草料柴火棉衣都当需要这严冬将至必当有御寒衣物方可。”

“且严寒按惯例当以持续将近两月粮食当一次备足得以过冬否则半道缺粮再次运输损耗极大。”

李成桂直感觉脑袋疼。

这些个文臣一个个越发离谱起来。

然他心中清楚国师没有写明需求就是要更大的需求。

这个中的意思便是摆明了不满意就会带领大军赶来。

李成桂还能怎么办呢在现在这个时候他是不可能和道衍国师作对的。

唯一的期盼就是在明年开春后征伐倭国让道衍国师损失惨重。

到了那个时候他才可以有机会去重新夺回自身的一切。

千里之外的朱英自然是不知道高丽的一切。

信息的传播也没这般迅速得到消息后怕是都已经是正旦节后了。

即便是知晓朱英也不会在乎。

黑衣宰相姚广孝要是连这点本事都没有也就不可能名垂青史了。

那次给姚广孝筹集粮食的事出了岔子后朱英便就书信一封到高丽釜山说明情况便也没怎么管过了。

此时朱英正和朱元璋商议关于番薯红薯玉米春耕的策略。

现在正值十一月初再有将近两月便就是正旦。

往后一月便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耕之际。

“户部统计现有番薯等粮种约莫三十万石现今这些粮种运往何处分给何方倒是要好生计较一番。”

朱元璋笑呵呵的说道。

正旦将至朱元璋感觉今年的新年将会是他十年来最为高兴的一年了。

这么说好似有些对不起太子朱标不过从心而论逝者已逝确是如此。

且这些番薯马铃薯还有玉米。

产量如此喜色可见到了明年夏粮赋税的时候国库将会多么喜人。

最为主要的是有了这些作物大多的百姓可以得其温饱了。

“孙儿认为无论是番薯马铃薯玉米都有一个共性便是耐旱耐贫瘠虽然在产量上有所损失也能活不少百姓性命。”

“南方这边水稻众多每年夏秋粮不少不若是多多发往北方。”

朱英沉着说道。

无论是西北东北都是严重缺乏水源以旱田居多也比较适合番薯等作物的习性。

大肆在南方传播的话反而也引发春耕于水稻争抢的问题。

像是在西北就无须顾忌这般多了比起南方来那叫一个地广人稀随处都可种植。

朱元璋赞同道:“大孙说得在理咱便就吩咐下去通行驿站早日将这些粮种发放到百姓手中以备来年春耕。”

虽然还有两三个月的时间但现在就必须行动了。

首先便是路途遥远单单运送就得一两月的时间而后到当地官府发放在时日上也就差不多了。

推迟一些错过了春耕播种那可是个大问题。

朱英思索一番后继续说道:“爷爷其实玉米这块最为适宜种植在陕西地带只是现今反贼占据倒是有些可惜了。”

听到陕西反贼朱元璋微微皱眉。

而后问道:“此话怎讲。”

朱英回道:“经孙儿在西域时发现玉米乃是最佳饲料尤其是在喂养战马上更甚。”

“经玉米饲养的战马往往要比其他吃上等草料的战马更加强壮。”

“若能在陕西大规模种植玉米不仅可温饱百姓亦是能为我大明饲养大量高等优质战马。”

战马于大明是极为重要的战略资源。

对外战事上至少在往后数十年内都是以骑兵为主想要远征无论是倭国亦或是安南等国都得需要大量战马。

而陕西的关山草原便就是大明疆域内最大且唯一的天然草原。

自古便以秦非子养马而闻名于世。

无论是在强汉盛唐时期关山都为之提供了大量的优质战马才保证了军中战马的供给。

可以说关山战马对于中原王朝来都是首屈一指的重要之地。

没有优质的战马便就很难与草原上的敌人相抗衡。

陕西虽然有反贼造反不过关山大军守护反贼还没那个胆子敢去招惹。

只是粮种就很难输送过去了。

朱元璋闻言狠狠一拍桌案道:“待到来年春开时咱一定要将这些反贼彻底剿灭粉身碎骨。”

古代的战争不是说打就打的。

就像是陕西造反京师这边虽然是得到消息秣马厉兵下到现在也没有出发。

其中缘故主要就是时节。

寒冬行军是大忌陕西那边又是易守难攻极其容易造成大败。

且许多都是屯田兵哪怕是出征也必须得春耕过后才行不然荒废了田地损失更大。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