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个故事后感慨万千没想到韩公子会讲这样一个故事。”赵堤道:“那么同学们有没有听懂这个故事讲的什么?”
一句话下面的同学都是大眼瞪小眼不按照赵堤这样说这个故事还有什么隐藏的东西?
短发记者不开心了动嘴:“什么听没听懂两个自私的人一个负能量满满的故事这还有什么好洗白的。”
“什么两个自私的人。”企业新星看着短发记者胡乱说。
“一个只想自己欺骗一个就嫉妒这不就是两个自私的人?”短发记者道。
企业新星已经不想和短发记者说话了好好一个故事被解读成这样。
有很多时候作品明明没有这个故事但很多人非要为之赋予这个意思最典型的恐怕开始鲁迅先生了。
其实对于一个作品无论如何解读哪怕是过度解读都是能够理解的。
评论界的第一男神法国评论家罗兰·巴特在1968年发表过一个著名的文章《作者之死》里面有一个非常鲜活的观点。
他说在一步作品面对读者甚至于完结的时候那他的作者就已经死了。既然已经死了不管作者写的时候有没有那个意思读者解答也就是有了。
言归正传问题的关键是之前韩公子讲的故事无论如何解读貌似都和心态没什么关系。
眼巴巴的看着赵堤等着答案反而赵堤下一句话却让所有人都懵逼了。
“没听懂很正常因为这个故事我也没有完全听懂。”
“……”
没听懂那还说个球下面学生大多数的表情都是一副你tm在逗我的表情。
“哈哈。”赵堤轻笑:“我刚刚在下面也隐隐约约听到了同学们的讨论说一直在编故事的病人承受了两份压力。”
他话锋一转继续道:“那么能不能这样说虽然他一直在编故事但他很清楚自己这个行为能够让另一个情绪好很多或者是说在救赎别人的时候救赎自己这样想我想想他在闭眼的时候嘴上都是有笑容的。”
赵堤提出了另外一种思路这样说也完全说得通甚至于是更说得通因为故事中说了这个病人讲得很开心。
赵堤的解答将这个故事变成了正能量。
但……
问题的即使这样想也和主题心态没什么关系这就迷茫了。
“还是不明白?”赵堤道:“故事本身是和心态没多大关系的但听完这个故事从什么方面去看就和心态关系很大了。”
“这个故事可以说是负能量故事做好事也死不得其所也可以想我刚刚说的那样解答。”
赵堤指着短发记者:“当然也更加可以能够像是那位记者朋友认为的那样是两个自私者的故事就是一种心态如何看待这个故事如何去解读这就是一个心态了。”
这话说的有些让人脸红因为总的来说这个故事是有双面解读并且一个真能量一个负能量大多数都是想的负能量的看法这就代表心态……心态不好。
其实很正常《人性弱点》中提到过一个观点看见事情往坏处想这是人的劣根性当然也是社会环境导致的。
所以在做学生对于刚才这个故事的看法实际就是大众心态而心态好的是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