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1. 顶点小说网
  2. 其他小说
  3. 儒武争锋
  4. 第八百零九节:洛水之阳
设置

第八百零九节:洛水之阳(1 / 2)


洛城因为曾经是上一个大一统王朝——周的国都而地位超然武帝又曾在洛阳外的渑池召集群雄会盟立下了七国皆顺于武帝以及“天武立家、武圣立国、真武监天下”的不易古训。

武帝为了表现对于前朝的宽宥洛阳城内至今还是由周朝的官员世袭管理。这些官员一般都是饱学之士甚至就是儒者家风优良世代相传将小小的洛城治理得井井有条风生水起。

这里与秦、韩、赵、魏四国接壤又有洛水与楚国相连各国贸易往来频繁又多选择在洛城交接让这里几乎变成了世俗中的“云中天阙”占尽了地利人和。

于是七国之中一些郁郁不得志的人甚至一些被迫害的儒生都会想法设法前往洛城这个列国环绕下的国中之国。

洛城渑池在数千年纷纷扰扰的七国乱世中一直是一处无人胆敢侵扰的圣地与乱世中仿若桃花源一般。

这些天整个洛城空前地热闹了起来。

三年一届的渑池大会各国君主及青年才俊也都在洛城落脚。

随着前来洛城的诸侯越来越多平日里生活富足没事就会到茶馆听游方中土的说书人讲七国大事的洛城百姓别提多激动了。

平日里只有在评书里才听说过的人物盖世无双的威猛战将丰神如玉的俊逸公子还是决胜千里的神算谋士乃至治国有方的名臣良相只要是能够将名头传到洛城都会有一大批的拥趸。

甚至会有洛城百姓自发地去城门看这些自己仰慕的评书里的人物来的人越多代表这三年中那人在七国的名头越大!

来看的人脸上有光被看的人更是威风八面。

千年以来数百次的渑池大会前去看七国的英雄人物已经被发展成为了洛城的一项风俗被称为“迎门”。

而参加渑池大会的人则将这一习俗叫做“承赞”意思是接受洛城百姓对自己的赞赏。

由于这些英雄人物大部分都是跟着各自诸侯国家的队列一同进城的所以往往同一国的英雄人物也得以沾光整个一国都面上有光。

在接下来的渑池大会中承赞最多的一国在气势上就会压过其他诸侯会盟起来也更有底气。

毕竟洛城百姓心里有一把尺来看的也是英雄人物一国的英雄人物如此多国力也不可能衰弱到哪里去!

前几届起洛城的官员与百姓甚至还制作了“迎门榜”渑池大会时有专人在城楼上统计前来迎门的洛城百姓书成巨型的条幅挂在洛城最高的凌云阁上。

届时洛城的官员百姓将齐聚于凌云阁品茗清谈纵谈七国英豪天下局势好不逍遥惬意。

数千年来洛城因为特殊的政治、地理地位所以多富商巨贾能够得到洛城百姓的支持也就等于得到了这些富商巨贾的支持。

渑池大会是世俗层面力量的最高角逐富商巨贾不能挟制左右圣裁武院但在渑池大会时却是一股不能忽视的力量!

所以“迎门”与“承赞”往往被认为是渑池大会的第一战!

是不见血的无声较量。

当然也出过一些荒唐的君主为了让自己有面子想花钱买洛城百姓来“迎门”的闹剧。

结果自然是富足的洛城百姓根本不愿意为一点小恩小惠折腰那些诸侯君主自然成为了洛城茶余饭后的笑柄。

至于各国带来的大军则驻扎在城外除了少数精锐追随进城大部队直到渑池大会那一天才会开到渑池。

距离渑池大会开始还有最后三天高耸入云的凌云阁上垂下的巨幅已经有四条。

上首写着“魏”、“赵”、“韩”、“秦”四个篆体大字其下在纸上印着各国的图腾随后才是各国“迎门”的人数。

这四个国家与渑池直接在陆上接壤自是来得最早的四家。

四家诸侯平日也都很重视在洛城的风评甚至官方还会编写一些评书话本有意让说书人带去洛城宣讲以扩大本国的影响力。

所以四国的迎门榜上的数字都比较好看。

洛城百姓约有三十万人而来看“魏”、“赵”、“韩”、“秦”四国英雄才俊的人数秦国最高足足有十六万魏国紧随其后有十四万人赵国不知是不是易水关惨败后又传出在燕国搞小动作导致人心尽失的缘故居然只比弱小的韩国多出不到一万人以十万六千多人居于第三。

上一届赵国作为中土强国可是在迎门榜上紧紧咬着秦国不放一骑绝尘的人气让魏、韩两国连跟在后面吃马蹄土的机会都没有。

“看来赵国确实衰弱了啊!”

在凌云阁上品茶的洛城百姓纷纷讨论道。

凌云阁一共十层地位越高的人可以坐的楼层越高。

最底下三层热热闹闹就好像是菜市场一样。

越往上越冷清从第五层起凌云阁就隔成了一间一间的雅座。

分不出有人还是没有人。

如果雅座有人就会点燃名贵的熏香这是唯一可以分辨的办法。

因为洛城严格坚持从周朝延续下来的“礼”周朝的官员掌握有最优质的资源故而往往又是洛城的官员又是大商人。

与外面那些市侩商人不同这些大商人也会注重洛城普通百姓的生活给予他们足够基本生活的钱财并注意自己的言行在“礼”的范畴内不去踩洛城百姓的底线。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