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1. 顶点小说网
  2. 其他小说
  3. 从陈桥到崖山
  4. 张浚回朝篇
设置

张浚回朝篇(2 / 2)


赵眘愕然!前后反差太大了赵构先是肯定了与张浚的交情又鄙视了张浚的工作方式。这说明了什么?是先扬后抑较常见的政治手段?还是说这是在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

难道张浚真是言过其实表清里浊的两面派?一颗有毒的种子顺利在赵眘心里生根发芽他不由自主的顺这思路想了下去。这不怪他。他受过专业的政治培训这些都是本能反应…

但赵昚终于下了结论。赵构不北伐他想北伐!张浚三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抗金、计划北伐…有这个定式在就足够了!可那颗种子只要种下就再也没法彻底拔出来!

赵眘找爹要政策的事泡汤了只能再想别的渠道。赵昚决定从大臣们中找帮手第一人选理所当然是他最亲近、最信任、最习惯的老师史浩。这位史老师是非常坚挺的存在之前一记昏招让国家失地16州、损兵3万多却连降级的处分都没连失去皇帝信任的危机都不存在!

这时赵眘非常渴望老师的共鸣。可老师偏偏还是明确表态:他一如既往地不支持北伐!且严正告诫学生你被别有用心的人骗了。至于怎么被骗的老师给你现场示范…

史浩要求和张浚进行廷辨。在金殿上在皇帝、在文武百官面前把事情说清楚!

67岁的张浚不得不应战。这也算是他的诉职吧。考虑到他这些年一直生活在苦闷打压中健康肯定是负值。可张浚完全不管这些他壮志飞扬、复国复仇的理想且只能由他完成的理想在等着他他必须要抓住这难得的机会!同时他想北伐是举国之力每个官员都得配合才成。于是4月8日张浚从江淮前线赶回了临安他满心希望能把这次廷辩变成一积极的誓师大会把敌对派、骑墙派都争取过来甚至变成他的手下一起为北伐努力!

这件事再次证明了张浚是位乐观主义战士。他在每次斗争来临前都信心满满如这次…

史浩是个官场新丁不过就是新皇帝的老师之前的履历表是温州教授、太学正、国子博士…这和张浚怎么比?张浚在靖康之变前的开封城里都比这些头衔大得多!

所以张浚不以为这是场战斗他很轻松地走上金殿估计就差点当面问皇帝:您今天到内祠里参拜过我的生辰牌位了吗?转而再问史浩:皇帝都这样你是不是也应有点表示?你想随便就和我说话吗?

张浚是昂扬的、正义的、神一般的存在!史浩也认可这一点于是张浚得以先开口论述他的北伐大计!

张浚说:皇帝应下诏亲征第一阶段先到建康…

史浩反对:皇帝去建康是以什么名义?是亲征?那么率先挑起战端是为不仁!是巡边?那么花费是多少你知道吗?完颜亮南侵时太上皇亲征沿途各州县耗费的巨资不算光朝廷内库就支出1400万贯现在朝廷是不是还能支出这些你自己去查账本…当然你可直接提议把都城迁往建康那样花费可打进正常开销里毕竟朝廷在哪都要花那些钱。可建康没皇宫怎样安置皇帝?就算皇帝可以将就太上皇怎么办?如皇帝单独亲征那么禁军必将分成两部:一部留临安保卫太上皇、一部去前线这样单薄的兵力万一金军突袭你怎样保证皇帝的安全?

一系列问号问得张浚哑口无言。这都是事实张浚决定回避。他强调皇帝应有勇气像汉高祖刘邦以微不足道的泗水亭长之职转战天下、一统江山何其壮哉!我皇当有此气概!

很激昂…史老师很生气。这根本就不能类比!刘邦是什么人?趁秦末大乱逞一时大快的亡命徒罢了!我皇上承祖宗二百年基业怎能与之相比?帝王之兵当以万全。你如此轻率是想陷我皇于死地吗?

张浚再次无言以对。他忽然间觉得眼前这个老学究很难缠。不行!得再换个话题!

张浚说:中原沦陷已久再不收复将会有豪杰趁势而起那时整个北方将既不为宋朝、也不为金朝所有到时怎么办?

言下之意:有条件要北伐没条件也得北伐刻不容缓!这是个大命题涉及到赵宋的家天下已到了军事、政治的层面上想来老学究应不擅长也不敢乱讲话了。

却不料史老师这样讲“江北根本就没什么豪杰。如有为何金人没被赶走呢”多么巧妙!没什么专业依据可就是言之成理…可见会吵架的人绝对能跨行业的去吵!

张浚火了!你到底知不知道实情?江北百姓被严格编管人人手无寸铁这让他们怎样起义造反?这也正是我们的好机会。我们北伐给他们武器立即就是战斗力!

史浩继续反驳:这就是你说的豪杰?手无寸铁就无法反抗吗?想当年强秦暴虐收天下之兵铸十二铜人于咸阳陈胜吴广起义时有什么兵器了?不都是手无寸铁吗?可一样声势浩大、纵横天下那才是豪杰!由此可见:你纯粹是危言耸听江北根本不会出现另一个王朝!(未完待续)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