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1. 顶点小说网
  2. 其他小说
  3. 从陈桥到崖山
  4. 安石登场篇
设置

安石登场篇(2 / 2)


张方平的奏章开篇就提出钱是国家最重要的东西没钱就没一切。接着他又提出怎样省钱具体就是设计了英宗皇帝的葬礼花费给赵顼大大省了一笔钱。这让神宗很欣赏。

韩维他是赵顼还是王子时的亲信亲信说的话永远是神秘的。于是正儿八经的奏章忽略不记我们即将看到的是他和神宗皇帝背后的悄悄话。

吴奎的奏章里一味强调君子小人说帝王只要判断正邪之分让小人滚远点天下自然就太平富裕了…神宗对此打了个哈欠:爱卿说得有理下去洗洗睡。

韩琦。首相大人的奏章是封辞职信:按惯例前朝首相负责大行皇帝的山陵事(安葬)事毕后必须辞职。何况现在年岁大了身体也不好请允许我到地方上养老。不过很显然。他辞职的背后有很深的潜台词。这几年里树敌太多了再不激流勇退小心吃不了兜着走!

又只剩下了老混蛋司马光这永远是个独特的人。事后来看他在这件事上和上面的人都不同他留了个心眼。不过按时间顺序他的奏章此时还没上再等一会…

2月6日立前宰相向敏中的曾孙女向氏为皇后。

3月24日。参知政事欧阳修因在英宗朝所犯众怒而被罢免。次日枢密副使吴奎改任参知政事。

闰3月6日夏毅宗李谅祚遣使朝见大宋新皇帝并请谢罪。求恢复两国榷场。

25日王安石被任命为江宁知府正式登上神宗朝的历史舞台!王安石抚州临川人。1021年出生。父亲王益是宋朝中下层官员终生辗转南北没做到京官。这样就终定了王安石早年的生活:1飘忽不定。2学业自成。

因飘忽不定。他可大开眼界从小就看尽北宋王朝的利弊兴衰。因其幼年流走天下、父亲早亡他必须自己研读诗书这决定了他一生的学术根基与处世性格。他的心灵从没羁绊孔圣的儒家学说对他没貌似神圣感的那种约束。甚至于他赴京赶考的目的都不那么“崇高”他后来明白告诉世人:是家里太穷了得有功名、有工资才能养活妈妈和众多弟弟妹妹…

这就是北宋史上最有名、同时也最有争议的一代名相王安石!

王安石在1042年考中了进士第四名之后官场之路走得极其独特终北宋一朝堪称绝无仅有。他谢绝了所有机会进京视功名如粪土在举国争名夺利的世道中孤傲不群宁可在乡下偏远小地方当官。这其间他放弃了笔试这是地方官做过一任之后的正常权力。他可进京参与馆阁人员的筛选。以他唐宋八大家的文笔功力相信唾手可得不废吹灰之力。可他就是不!他还放弃了举荐。文彦博、欧阳修这样的顶级文官的举荐居然被他浪费了!这是为什么呢?先不忙继续看他的人生之路。1058年他终于进入京城成为三司省的度支判官之后进入馆阁做到两制官中的知制诰。于1063年(宋仁宗去世的同一年)因母亲去世离开了京城。

这6年期间他留下了一封畅谈国事的万言书奏章除此以外可说默默无闻。从那时起直到现在英宗去世、神宗登基他都在江南悠游闲逛…

这里面包含着王安石本性到底如何的大问题?他是个百分百纯洁无瑕、不使奸诈、甚至不懂奸诈的伟人吗?这是历代赞扬王安石的人的立论根基。或是个大奸似直、大恶似善、一肚子歪门邪道的伪君子?这是历代打压王安石的最终目的…这两个180度大转弯的评价都要从他平生一点一滴的作为上去分析。这时就可以开始了。从他是怎么引起神宗皇帝注意的这件事上说起。

话说宋神宗赵顼早就知道王安石那就是他当王子时的亲信、前面说的那位韩维的功劳。韩维此人严正立身是个让人肃然起敬的人至少经常让神宗皇帝肃然。如神宗和他聊功名韩维拒口不谈从一开始就掐断了谈话“圣人不谈功名只说做事”事情成了功名自在总抱着功名心去做迟早成奸邪!

某天年轻的赵顼王子穿了双式样新颖的鞋韩维看见了冷冷说了句“王安用舞靴”赵顼立即脱掉扔了。

还有赵曙和曹太后较劲期间韩维提醒赵顼危机到了“奶奶”要生气赶紧去解释。赵顼立即照办替父亲去赔罪。这里稍加一句:赵顼与赵曙截然不同终神宗一世对曹太皇太后礼敬有加。

总而言之韩维对宋神宗影响很大属于严师益友那种。尤其难得的是:他经常对国事发表些独特见解每次都让皇帝目瞪口呆、豁然开朗这时韩维总会说“这不是我说的是我朋友王安石的看法”时间长了王安石名字就深深在皇帝心里扎下了根。

还有那篇王安石第一次进京时唯一留下的万言书那简直让少年赵顼心潮澎湃。于是神宗皇帝在百忙的国事中仍不忘对万里之外的江宁府下了条指令:王安石就任江宁知府!

截止到这里就可讨论了:话说以前那么多次任命王安石都推了这一次会例外吗?例外偏偏出现了他接到指令后没半点迟疑立即走马上任当官去也!于是反对王安石的人有话说:王安石是奸诈的你看:他先是有意结交王子的亲信天天吹枕头风一样给年轻的未来皇帝洗脑。再派自己长子、在前一年考中进士的王雱进京城随时和韩维保持联系。这次他答应得这样痛快第一暴露了他强烈的名利心第二让他狐狸尾巴露了出来为得到重用使尽了手段不仅早有预谋还安排周密!他根本不是个纯洁的人!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