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1. 顶点小说网
  2. 其他小说
  3. 重回大明之还我河山
  4. 第611章 施家祠堂
设置

第611章 施家祠堂(1 / 2)


第611章 施家祠堂

第六二六章施家祠堂

另外林啸还存了一个小心思。

对这首批受训的三百人他还有一个额外的期待——培养若干基层干部。

毕竟白驹场只是弹丸之地整个两淮地区还有那么多的盐场尚未接管盐业生产基本瘫痪盐民的生计问题很大要解决这一切急需大量的人手。

然而林啸自忖在此滞留的时间有限手头又无足够的部队所以他决定另辟蹊径利用“盐场团”将这两项工作合二为一争取在短时间内培养出一批半军事化的基层干部逐批派驻各地。

林啸的目光就落在了这首批人员的身上他们是培养重点既要训练军事又要培训一些地方工作的常识。

他的这个思路同样也来自于后世经验的启发。

在后世抗战时期活跃于游击区的“武工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即使全国解放后农村的基层干部也有许多来自于退伍军人这个做法是有一定成效的。

因此为了兼顾日常劳动和军事训练他决定采用全员轮训与少量特训相结合的方式在此基础上轮流担负一些常备任务。

在他的设想里整支民工队最终要做到全民皆兵从中不断发现、选拔基层干部为以后的大发展预备下一些资源。

武器方面除冷兵器外应该额外配备一定数量的火器最好是步枪军工进度跟不上的话哪怕燧发枪也行。

不过林啸担心这件事真正实施起来困难不小。

首先这个“盐场团”为什么是半兵半民的性质为什么既要生产又要兼顾剿匪和治安要跟民工兄弟们解释清楚。

其次即便思想工作做通了他们八成会要求提高待遇对这一点要有所准备设法解决。

因为无论民工还是盐民他们的思想是朴素的对自己理解不了的事物通常会很迷惑会抱有怀疑的态度。

在他们的认知里大明朝的规矩“兵”就是军籍“民”就是民籍是含糊不得的。

应征当兵说白了就是拿脑袋搏前程用性命换钱财;而民户就是在田地上卖力气他们的活法很简单就是向土地要活路给官府交赋税。

要他们干士兵的活接受部队那般的管理和训练却不给当兵的待遇这是说不通的。

毕竟讨虏军战士每月五两的军饷几乎是尽人皆知的事而他们作为随军民工如今又成了盐场工人每月两吊钱(合铜钱两千文相当于碎银二两)的工钱是写在了契约里头的。

老实说能拿两吊钱他们本来已经非常满意了这从他们的工作热情上可以看出来。

可如今这个“半兵半民”是啥玩意儿?

这个新身份到底算不算从军打仗是不是应该涨工钱?

“这个问题不能敷衍”

林啸蹙眉沉思“只有充分尊重他们的诉求尽量给予满足他们才能支持你心甘情愿地听从你的指令行事。”

“每月再增加一两应该差不多了”

他默算着“毕竟他们终究能想明白剿匪跟直面鞑子的骑兵完全是两码事。”

“五千人每人增加一两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他用力揉了揉太阳穴感觉头都大了。

另外还有一个困难就是文化程度问题——即便那三百人中还有近半是文盲。

在这个时空如果仅仅当一个普通军人不识字的问题倒还不算太大但是作为未来的基层干部如果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就不大合适了

林啸苦思冥想越想越多越想越头疼训练大纲几乎写了一整夜直到东方发白的时候他才倒在行军床上和衣而睡。

第二天一早帐篷外鼎沸的人声就把他吵醒了——勤劳的民工们已经在出工了。

他一骨碌爬起身用力摇了摇脑袋感觉晕晕乎乎的。

“司徒正!”

他习惯性地大喊“司徒正!”

“报告首长!”

一名全副武装的小战士闻声跑了进来报告道“大队长去村里了!”

“哦?”

林啸迷迷瞪瞪地点点头。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