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1. 顶点小说网
  2. 其他小说
  3. 重回大明之还我河山
  4. 第465章 两全之策
设置

第465章 两全之策(1 / 2)


第四六五章两全之策

作为后来人林啸他们都知道要让国家走出这个怪圈唯一的良方就是彻底剥夺这帮蛀虫的特权让占据绝大多数的贫苦农民从麻木中觉醒努力建立一个平民化的公平社会。

其中显性的措施说起来无非就是三条——土改、税收和吏治。

通过土改将大地主手中的土地收归国有并把耕种权交还给全体农民只有摒弃土地私有化才能杜绝土地买卖从源头上斩断土地兼并现象真正做到耕者有其田。

其次必须将粮、盐、铁、矿山等涉及国计民生的主要商业种类暂时由国家专营严厉打击官商勾结、寡头垄断等丑恶现象并通过盐铁税来平抑物价做到适当的劫富济贫。

以上两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很复杂真正要做好关键在于第三点——吏治而这一点正是令林啸极为头疼的地方。

要知道打破一个旧的统治体制很容易无非就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然而要按规划重建一个新的国家政权才是更为艰巨的。

总不能推翻了老的特权阶级后重新培养一批新的权贵上台吧那样的话真的就成了新瓶装旧酒一点意义都没有了。

所以李涛迫不及待地着手培训大批土改干部从长远来说也是在为以后的地方治理储备人才。

林啸知道在军管的配合下向各地派驻土改工作组仍然只是李涛的权宜之计他要培养的肯定不仅仅是土改人才。

主力部队早晚要走军管结束后根据地的军政必定分离江南一带从来就是全国的主要财税区这里除了农业还有较为发达的商业和手工业。

就苏州和湖州一带来说这里的桑蚕业特别发达是主要的生丝产地丝绸贸易量惊人历代以来从罗马、波斯、阿拉伯、奥斯曼等十几个帝国吸取了巨额的金银顺差。

但是这里的丝行与蚕农之间的剥削与反剥削矛盾由来已久少数有良心的丝茧客商与欺良霸善的坐地丝行之间相互倾轧的矛盾也特别尖锐这些问题光靠军事干部没有懂行的人才别说妥善管理就连插手都很困难。

以后随着上海的轻工业基地建成必定会带动周边地区进一步的商业繁荣如何有效的管理这些行业光靠军管肯定是不行的。

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如何选拔一大批既能忠实执行新政策又要懂得经济有实际工作能力还能不被糖衣炮弹腐蚀有效避免蜕化变质的地方干部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大课题。

退一万步说即便从眼前来说随着光复的地盘越来越大急需的地方干部数量便不是个小数目。

即便不考虑政策的培训以及个人素质的鉴别等琐碎事情光光人员的选拔和任用这一点要是让林啸亲自去做恐怕就得牵制他一大半的精力了。

别说全国有一千多个县仅从目前来说虽然真正完整到手的省份才只有广东、湖南和浙江三省加上江西、福建、湖北和广西等部分地区总共也已有好几百个县了。

这么大的地盘结束军管后都急需地方干部接手因此当李涛急吼吼的说要开设干部培训班的时候林啸早就巴不得了。

老陈不在了林啸自问他和他的战友们都不是这块料况且天天专注于扩军练兵以及东征西杀这些事都快心有余而力不足了眼下真正能够主持地方工作大局的也只有李涛这个全才了。

一旦大张旗鼓的土改开始等于在所有人面前露出了獠牙那么必将义无反顾毫无退路上至朝廷高官、下至乡间土财主任何反对势力都将遭到打击。

然而虽然必定要放手可林啸的心里就像有块大石头压着似的总感觉不是滋味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他的心里有件事一直左右为难想不出好的办法。

土地问题他倒是并不担心那帮土豪劣绅都是欺软怕硬的主在枪口面前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可是政改一旦开始涉及到统治权的问题就到了刀枪见血的时刻了届时无论是永历小朝廷那边还是鲁王朱以海这边都不大可能乖乖交权。

甚至生死存亡之际他们极有可能以正统自居宣布讨虏军为反贼并以讨贼的名义极力拉拢李定国、焦琏、郑成功等实力派反戈一击、勤王讨逆。

反之从林啸他们自身的立场来说要想建立新型的国家政权军队的改革也必不可免长远来说军阀割据的局面必定不可持久。

然而林啸的为难之处就在这里。

像李定国、郑成功等几个盟友于情于理林啸都不愿意跟他们反目成仇。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