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1. 顶点小说网
  2. 其他小说
  3. 我的玩家都是演技派
  4. 第311章 赏罚
设置

第311章 赏罚(2 / 2)


秦王在将士们心目中的威望是在一次次赏罚分明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

这种威望想要建立起来很难但想要毁掉却再简单不过。

因此不论如何权衡以秦王的性格几乎都会严词拒绝。

想到这里李鸿运开始尝试着对秦王的行为进行纠正。

秦王严词拒绝了两名妃子的要求给他们的答复是:宝货皆已籍奏官当授贤才有功者。

也就是说府库中的财货早就已经论功行赏分给有功的将士封存上奏至于官衔也要授予贤才有功的人不能给这两位贵妃的亲属。

而这样做的结果自然是两名贵妃对秦王怀恨在心。

在完成这一切之后李鸿运的视野中闪过了秦王的记忆碎片。

记忆碎片中有两个内容:第一是梁高祖曾下令秦王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所有事务都可以自行处分。

而秦王此时的官职中有一项是“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洛阳显然属于他的管辖范围。

第二则是秦王在出征之前梁高祖曾经答应他平定洛阳之后珍宝都赐给将士。

显然秦王知道梁高祖敕书的效力但既然梁高祖已经做过这两次承诺那么他认为即便日后对峙起来自己也有说辞。

现实也确实如他所料。

回到长安城后梁高祖并未责罚秦王毕竟之前他已经对秦王做出了承诺。

之前虽然写了敕书、同意将府库中的财宝分给那些贵妃也只是因为他被吹了枕旁风一时昏了头。

此时秦王顶撞了他一些却也让他的头脑清醒了过来于是这件事情就被压了下去。

“嗯?”

李鸿运再度意识到这里似乎出现了偏差。

因为明显与历史记载的内容不符。

按照史料记载尹德妃和张婕妤回到长安城后立刻告状而梁高祖则是大怒责问秦王:“朕的敕书难道还不如你的教吗?”

至于之前给秦王的那些承诺梁高祖不说秦王自然也不敢提否则那不是当面打当爹的脸吗?

只能叩头谢罪。

而梁高祖仍旧怒气不息等秦王走后才对裴寂说道:“朕这个儿子在外面领兵日久都被那些读书人给带坏了!不是当年那个乖巧懂事的二郎了!”

眼前的场景再度与史书有了差别意味着李鸿运要再度运用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判断哪一种才更有可能。

如果从情理判断史料记载反而更加不可信一些。

梁高祖毕竟也是梁朝的开国之君看看这办的都是什么事?

先是给秦王承诺让他打下洛阳之后可以将这些财宝全都分给将士结果两个爱妃一吹枕边风他就又改变了主意甚至还亲自写了敕书让这两个贵妃去抢将士们的财宝。

这样也就算了在被秦王顶回来之后两个贵妃向他哭诉梁高祖的第一反应是勃然大怒还将秦王叫回来怒骂。

虽说皇帝的敕令比不上秦王的教这说出去让他这个当皇帝的脸上有些挂不住但问题在于这件事情本来也是他不占理。

洛阳之战打得那么惨烈事先早就跟将士们说过打下洛阳之后会将里面的财宝全都封赏给将士。

如果打下来之后却不能兑现承诺让将士们怎么想?

梁朝起于乱世军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梁高祖这样一位开国之君会想不到这一点?

这怎么想都不太合理。

那么梁高祖是一个赏罚不明的人吗?

李鸿运仔细想了想如果从各种史料记载上来看他还真是……

要确定梁高祖的这个行为是否符合他的人设要从两点来看。

第一是他在其他方面的行为是否暴露了他赏罚不明的特点。第二是他对于这些在外征战的将士们是不是有所轻视。

而很遗憾这两个问题的答桉都是肯定的。

梁高祖的赏罚不能说是秉公执法吧也只能说是胡搞瞎搞了。

武德七年梁高祖恢复了九品中正制将这个已经应该被科举制取代、以门第取士的腐朽制度重新搬了回来;

梁高祖还大封宗室童孺皆为王史书记载“自楚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

梁高祖还大面积封官许愿最多是甚至一日口授两千余人历史在这一刻似乎直接跨越到了齐朝让百姓们提前体验了一把“冗官”的快乐。

而这些显然都是他赏罚不明的左证。

还有一点是确凿无疑的:在玄武门之变中所有开国功臣几乎全都集中在秦王的手下而皇帝身边的人呢?是一帮前朝遗老、王公贵胃。

而在史料中几乎看不到太多梁高祖对有功之臣的封赏那些当时的名将也说不出几个真正是在梁高祖麾下的。

往往是秦王打仗然后递上来捷报梁高祖给秦王封赏然后底下的将士们跟着秦王一起喝汤。

根据史料记载梁高祖虽然是梁朝名义上的开国之君但其实他基本上没有打过仗。

自从来到长安之后就是秦王一直在南征北战开疆拓土。

而这在历朝历代的开国之君里面都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更早一些的楚就不说了开国之君几乎参与了所有重大战役;再往后的齐、盛两朝开国之君也都是一刀一枪打出来的。

齐朝的太祖、太宗两位虽然一位欺负孤儿寡母一位驴车漂移但前者毕竟是禁军大将还是武林高手能在那样的乱世站稳脚跟、开创一个王朝军事才能母庸置疑;后者虽然在驴车漂移但也确确实实曾经指挥过灭国之战。

再看与梁朝同时期的割据势力王世充和窦建德等人也都是亲自指挥上阵的。

唯独梁高祖完全没有任何统兵的经历。

他的骑术、射术或许不错但很显然要说行军打仗他恐怕并不擅长。

可能有人会说既然有秦王在那皇帝又何必亲自以身犯险呢?

好问题。

那么可以去拿这个问题去问问楚、齐、盛三朝的开国之君。

这三朝开国时也有许多名将那为什么他们不将灭国的事情交给手下大将自己安安稳稳地坐镇都城享福呢?

梁高祖的这种行为无非是两种可能:要么是不愿要么是不能。

不愿是说他不想去战场上风餐露宿觉得那样太辛苦;不能是说他没有那么高明的统兵才能很清楚自己不是这块料。

但不管是哪一种可能对于一位开国之君来说这样在后方偷懒还沾沾自喜的行为都是十分愚蠢的。

因为权力这种东西从来都不是自上而下的而是自下而上的。

并不是说你当了皇帝就自然地有了权力而是所有人都认为你该是皇帝的时候你才有权力。

而在乱世之中能打胜仗就是唯一的道理。

从这一事实能看出来梁高祖要么是能力不足要么就是政治智慧不够。

如果他真的能像盛太祖一样亲临前线与将士们一同作战并建立威望那么秦王想要搞一个玄武门之变恐怕也根本不可能成功。

所以从两点内容来看梁高祖做出这样的决定也就不足为奇了。

因为他几乎从没上过战场没见过洛阳城外战事的惨烈不知道那些将领和士兵为了攻陷这座城池付出了多少鲜血和牺牲所以自然不觉出尔反尔、从府库中拿出许多珍宝赏赐给自己的贵妃是什么大事。

因为他赏罚不明对身边亲近之人尤其是那些前朝遗老、贵族宗室大行封赏而完全不考虑由此产生的“宗室、官员冗杂给百姓带来沉重负担”的问题那么纵容两名贵妃去要珠宝、官位和田地自然也就不奇怪了。

考虑一番之后李鸿运做出决定。

他操控梁高祖做出了符合史书记载的行为让梁朝向着玄武门之变又迈近了关键一步。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