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模铅版研发应该不难。但这种技术缺陷太大也不知要花费多少年才能进化为纸型铅版。另一个时空用了四十年这个时空可能是二十年也有可能要一百年以上。
想继续进化成铜梓版赵瀚肯定看不到。因为其前置科技必须点亮照相技术(光学、化学)和电力技术。
不管哪样赵瀚都帮不上忙他对印刷术一无所知。
说实话印刷术一旦形成改进惯性在同样的科技基础之上中国的研发速度肯定比欧洲快。因为汉字印刷太繁琐而欧洲的字母却简单欧洲对印刷术的改进需求没那么迫切。
看工部官匠们的表现就知道他们缺的只是欧洲合金活字配方。
有此配方啥想法都冒出来了。
利用配方的合金特性铸字炉的研发顺理成章欧洲反而没有这种需求因为欧洲人不需要那么多活字。汉字排版也是大问题欧洲铅合金配方既然好用而且浇铸也方便自然而然的想着要搞出浇版这放在欧洲也不是什么急迫需求。
就好像某些热带地区土地一年三熟躺平了也能靠天吃饭。
而温带国家需要面临各种天灾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就能带动政治和科技发展。
正因为汉字印刷困难才可快速催动印刷术的改进。前提是需要一个着力点即古腾堡的合金配方眼下一系列技术改进都围绕着合金配方在进行。
历史上的满清禁止洋人私造活字合金配方一直没传进来。而明代的传教士致力于编写中文宗教书籍直接让中国书商帮忙印刷根本没财力和精力自己印书。明清两代完美错过了铅合金活字的传入。
一直到清末朝廷啥也管不了铅活字才在中国出现并且狂飙突进的发展起来。
楚王赵匡枰忙得一逼把《楚王文艺》都交给武锐和金圣叹负责。他亲自去联系蒸汽机制造厂并拿出铸字机(其实是铸字模)设计图定制全新的蒸汽铸字模机。
接着还要联系原料供应商煤炭、铜料、钢料……银子不够就找父皇要无息贷款皇室财政直接拨款借给他。
用了两个月时间蒸汽铸字模机的样机成型。又把工部的铸字炉搞来这是还没改进完善的手拍铸字炉一小时只能铸造几十个活字而且铸造出来还要进行打磨。
即便如此手拍铸字炉的使用也得支付给工部专利费。
一直到秋天四台蒸汽铸字模机运来脚踏式铸字炉也初步改进完毕。机器轰鸣之下一个个铜字模冲压成型扔给脚踏式铸字炉做出铅活字每台铸字炉一小时产出活字四五百枚(今后完美改进版可达七八百枚)。
反而是蒸汽机使用的钢模速度完全跟不上这玩意儿需要手工凋刻。
赵瀚亲自视察铸字厂看着源源不断出炉的铅活字赞道:“确实快啊比以前快多了!”
赵匡枰笑道:“蒸汽机冲压铜字模速度太快这脚踏式铸字炉完全跟不上。儿臣订制了四台蒸汽机器其实两台就绰绰有余剩下的两台不如原价卖给工部怎样?儿臣倒贴运费。”
“可以。”赵瀚忍俊不禁。
一群工匠正在打磨铅活字赵瀚弯腰捡起几枚发现都是重复的常用字。
赵瀚问道:“钢模凋刻了多少字?”
赵匡枰说:“这些都是百炼精钢刻字实在太难了对工匠技艺要求也高。几个月下来只刻了三百多个钢模。”
钢模属于机器消耗部件同字号的一个字只需凋刻一枚。在钢模磨损之前可以批量冲压出铜字模再拿铜字模去铸造铅活字。
赵瀚提醒道:“既然脚踏式铸字炉跟不上蒸汽机的速度。那你产出的多余铜字模可以卖给别的印书铺啊他们买去可自己铸字。”
赵匡枰解释说:“儿臣也想过但儿臣的字模都按标准字号生产。有些跟传统字模差不多有些跟传统字模差异很大只能凑合着用。儿臣联系了几家他们也愿意买但只买少数消耗量大的常用字模。”
“市场更新换代也是个问题。”赵瀚点头道。
工部、礼部和司礼监更新设备是皇帝一句话的事情。
但民间的印刷企业他们得衡量利润。铅活字传到国内好些年有些小作坊还在用老活字而且材质五花八门有木活字、铜活字、铅活字、锡活字(这些中国金属活字也基本都是合金的但跟欧洲配方不同印刷清晰度不足)。
倒是欧洲油墨推广迅速老式印刷墨水几乎不产了。
谢富制定的标准字号想要被市场彻底接受恐怕还需要很长时间。官方教科书采用此标准可以促进市场换代但也只是促进而已。人家辛辛苦苦铸造的老活字不可能直接丢仓库里蒙尘用到磨损严重才会舍弃。
当然两种铸字技术的结合活字相比以前便宜到爆炸。
有了楚王生产的便宜活字印刷企业肯定用脚投票。未来一两年内整个金陵府都不会再自造活字直接找楚王买物美价廉的新活字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