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种种迹象表明邝洋名不但在科举出题上是个高手琢磨人心方面更是个高手。
朱浩想到州衙在剿匪事上前后不一的态度还有那晚剿匪战事取得重大进展时急着出来抢夺功劳说明邝洋名是个急功近利之人听不进劝诫。
所以朱浩在两篇文章中没必要去规劝一个眼中只有权力中庸守旧又没有太大本事的庸碌官员。
朱浩发现自己参加了邝洋名主持的两次科举考试见到他出的四道四书文题目就几乎把这个人参透了。
这大概就是古人流传的“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由来。
把四书学完了我就可以从中了解到一个人的性格和其政治主张再反推他喜欢听什么性格怎样再便是如何去迎合……
大概接受过系统儒家学说熏陶的官员都喜欢研究别人喜好而儒家社会的人情事故就是这么来的。
朱浩发现自己正在变成曾经讨厌的人……可问题是你身处这个社会没有权力和地位去改变一切能怎样呢?
不随波逐流?
那你就是异类必将被时代洪流淘汰!
朱浩不由想到劝慰袁汝霖的那番话觉得那也是对自己说的有时候研究人心不是自己喜欢而是要以此来获得改变时代的机会……
……
……
正如唐寅所猜测的那般朱浩要完成两篇府试文章根本用不了一上午。
唐寅对朱浩的才学没有完整而系统的认识但有一点他很清楚那就是朱浩的水平应付安陆府试简直是“杀鸡用牛刀”。
可朱浩却怕阴沟里翻船。
鬼才知道这种小考会整出什么幺蛾子来!
就比如说邝洋名出题的方向若是你不能很好地掌握谁明白他现在意气风发完全听不进去劝?
如果论述方向错了写文章把他逼急了管你什么才华文章写得怎样直接把你刷下来没商量。
这也是科举考试中很多人一直郁郁不得志的原因。
不是没才学而是不懂得揣摩人情世故很多当官的也是这样……你不能掌控别人的行为就要揣摩他的想法对症下药。
当然揣摩出题人心理也是朱浩学问的一部分。
这一点唐寅很清楚所以才对朱浩信任有加。
朱浩把两篇文章写到草稿纸上写完休息时心想这会儿唐寅差不多该接到王守仁了吧?
如果自己趁早交卷出去便能见到当世另外一名旷世奇人王阳明也是古汉语专业师生都想会上一会的当世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军事家这位祭祀孔庙的方家比起唐寅来更让人期待。
只是王守仁肯定不会像唐寅那样被他掌控谁让王守仁是朝中重臣身份和地位都不是他能拿捏的?
不过将来平宁王乱我倒是可以出谋划策或可与其成为忘年交。
想到这里……
什么藏锋、低调朱浩才不用去管三下五除二就把草稿纸上的文章誊录到卷纸上此时距离府试开考不到一个时辰。
两个小时写出拢共八百字的作文很难吗?
特么是在侮辱我一个具有两世知识储备的文学博士?
当朱浩举手表明要交卷时把周围的衙差和考生给惊到了。
尤其是考生。
我们都还没下笔呢这小子已经交卷了?
闹啥呢?
“这位小官人您莫要着急不会的话可以仔细思量一番……”
有衙差过来劝说。
之前那个在朱浩面前低头的衙差头目又出现了一刀柄拍在说话衙差的屁股上:“说什么混话?这位少爷乃是本县县试案首已是秀才老爷人家没才学能坐在这儿?秀才公您完成了?”
“是啊我今天有事今儿上午赣南巡抚王中丞到安陆来我要陪同陆先生一起前去迎接这不赶紧把考题做完好去赴约……就这样吧。”
朱浩非常高调。
高调到周围的考生几乎要吐血!
这小子在胡说八道什么?
巡抚中丞到本县来他说要前去迎接?
这牛吹得怎么这么离谱呢?
谁信?
反正我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