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渺天地之中青玄二气在中间对平合拢这等碰撞明明无声无息可震动之下在场所有人心中俱是生出诸空破碎天地崩裂之感。
终究上宸天这里现在没有了依凭只靠十余人根本不足以与三十余位天夏玄尊还有他们身后的阵力相抗衡。
只是一息之后那一道青气屏幕便即破碎那清穹之气所化浪潮在稍稍停顿之后又继续向着内涌入。
上宸天这里并不是就此放弃了继续从后方调运更多生机上来转眼又有一道屏障生出而后再是一道……
顷刻之间便竖起了数十道障幕。
他们这般做不求能挡住天夏攻势只求能将之稍加缓解不用去承受那莫大冲击。
清穹之气所化浪潮此如推重门层层洞开每一次青气之幕被冲散天地之间都是一场震动余波传递出来令对面云海都是翻涌愈急。
可上宸天的布置倒也不是无用。他们之前屡次受得天夏以此手段冲击青灵天枝自也是摸索出了一些应对之法了清穹之气的冲势的确在一定程度被削弱减缓到了后面已不复此前之盛。虽然天夏还可以继续催动不过那需等到另一轮攻势了。
而现在处在最前方的陈禹、正清道人武倾墟三人已然是逼近至天枝附近。
这镇道之宝能够为上宸天众修提供遮护此间也算得上是上宸天的主场必然是对孤阳子三人有利而于他们是有所不利的。
但是作为发动攻势的一方这些代价是必然要承受的不过作为占据了主动之势并且包围了敌手的一方他们自也有来自于后方的支援的。
陈廷执此刻冲在最前看着最后一道青色屏幕被撞散便有一道观想图从他身躯之中透出先化光冲向一众上宸天修士所在。
而在这观想图行去之时天中有隆隆之声滚动可见铺天盖地的雷光伴随其一同到来而这雷光出现之后就越滚越多似整个天地都是弥漫着白色雷光。
这“元煞灭相雷罡”只一出来就是占据了所有视界自远望去那巍峨的青灵天枝都是沐浴在了一片电闪雷鸣之中。
双方道行稍深一些的修道人都能感觉到因此雷光的出现整个天地似乎在缩减之中。
孤阳子神情不变天鸿、灵都二人却是如临大敌他们都是很清楚这等雷光一旦沾染上那是很难摆脱掉的。
至于上宸天其余修道人唯有剩下驾驭青灵生机设布阻碍这一事可为因为这等涉及更上层神通变化的斗战他们已然参与不进去了。
而就在雷光到来之时却听得急骤穿空之声众人抬头看过去便见一道道闪电也似的光芒撕裂长空遁空越来。
可以看到那是一枚枚里许长的银光长梭其数足有上千余且每一枚上面都是凝聚着极强盛的力量。
此物乃是自清穹上层投来的攻袭法器现在并不是单打独斗而是两方势力的交锋只要是能用的并且对于自身有利的手段天夏这边自是都会用上。
孤阳子面对着袭来之物自身站着不动身外却有一股柔和光亮荡开光芒所去之地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罩幕将自身所站之地和所有上宸天玄尊都是护持在内。
那些雷光落来却是化退为一缕气机而那些撞上来的长梭与之一经碰触便即化为虚无仿佛都是被退还回了万物元初之气。
他所修之法乃是“元中此彼”任凭万物之转我自立中元不回不顾不堕不坏。而若反照便能拨转万物之机化演诸气之变。
悬天道宫之中林廷执看到这一幕也是感叹道:“看来这位气接天极却是无比接近上层之变。”
廷上众廷执都是点头。
上宸天这三人因为长久执拿青灵天枝得此参悟玄机又受这镇道之宝气机补益自身神通法力也便有了更为高渺的变化。
尤其孤阳子的道行更是高出一头这事是他们佩服的可也仅仅如此。
因为这一位道行再高也只是个人之成就哪怕真是去到了上境也至多只能完成自我之解脱而并不会去改变其余。
上宸天以往是何模样现在仍是如何模样若是上宸天今次不曾灭亡那么变化在未来也不会有。
上宸天所认可的便是消磨除我之外的一切可能之变机这般就能万古长存偏偏他们还有能力做到此事。
他们是如此想的也是如此做的一贯以来都是如此。
此辈常常诋毁说是天夏规矩太严说修道人受此束缚处处不得自主行事小心谨慎又谈何超脱谈何逍遥?
殊不知上宸天这等宗派隔绝天人一意维持万世不易之法这才是人世间最为严苛的规矩。
而他们今日所要做的就是打破这等旧时之束缚!
上宸天这处天鸿道人抬头望了一眼身影一晃却是化一道赤色霞光去往天中。
这一霞光十分奇异从他开始遁行之地到他去往所在有一道长长的光芒被拖曳出来像是涂抹在了天中一般。
而这道遁光之中却有一个个他的化影出现看去足有百数之多。
这是他仗之以成名的遁法亦可算是他的道法只要他还在遁行之中那么途中每一道在天地之中留下的虚影都是他自己每一道身影在出手时都是真实的。
这百多数目也并非是他的极限单纯从功法上论这化影几乎是可以没有止限的。
然则玄尊毕竟还无法完全超脱天地必受天地所束故这里有一个积气之障在遁影数目在达到一定程度后则必会“同息共气撞障而灭”。若想化灭此障那就必须跃升到更高层次之上了。
不过即便如此这也是极厉害的变化。这些化影一出来同时催动身上法力汇聚成一股足可撼天动地的法力大潮朝着那击来长梭迎了上去这些法器遭此一冲居然节节崩碎在天中就化作了无数碎砾散开。
而那法力之潮余势又对上了那轰落下来的无穷无尽的元煞雷光两边力量来回交织冲击天穹似是黯淡了一些尽是赤白二色光芒在那里急骤闪烁着。
崇廷执言道:“上宸天天鸿道人之遁法在神夏之时号称三派第一果然不愧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