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1. 顶点小说网
  2. 其他小说
  3. 朕就是亡国之君
  4. 第一百七十二章 计划委员会
设置

第一百七十二章 计划委员会(1 / 2)


大明宫里养着一群太监,他们一生的使命就是打算盘,帮着朱棣算自己下西洋到底赚了多少钱,隶属于内承运库。

“兴安啊,你说,钢铁司需要打多少铁,燋炭司需要烧多少燋炭,煤井司需要挖多少煤,这些又需要多少民夫,是不是都得提前计划计划?”朱祁钰放下了手中孙镗的奏疏。

石景厂的规模远超于前。

比如王恭厂住坐工匠不足两百人,但是石景厂仅仅钢铁司就至少需要五百余工匠和五千力士,整个石景厂的规模大约有两万人左右。

朱祁钰对石景厂是有着极大的期许的。

“自然是需要。”兴安不明就里的回答道,陛下这是又有什么奇思妙想了吗?

朱祁钰笑着说道:“朕打算让这些打算盘的太监,联合户部的度支部,把这些个账都算的明明白白。”

兴安眉头紧皱,随即愣愣的说道:“陛下说的是计省吗?”

“宋朝的时候,有盐铁c度支c户部三司,这三司合称三司,别号计省,设有三司使一人,位亚执政,人称计相,和陛下所说的就很像了,尤其是盐铁酒矾专营的宋朝,计相可是极忙的。”

大明的财政和大宋的财政是完全不同的,朱祁钰当然心知肚明,大宋搞别的不行,但是往朝廷里搞钱,那是一等一的强。

比如这盐铁茶酒矾大宋全都是专营,生产多少,如何调配,都是朝廷说了算,但是大明完全不是。

大明的专营几乎等于没有,甚至因为祖训的伐山凿石之禁,连矿课都不设,万历年间还因为矿课太监,和朝臣们发生了极大的矛盾。

唯一办得还有点样子的开中盐法,召商输粮而与之盐,洪武三年起开始实行,运送到大同入米一石等于太原入米一石三斗等于淮盐一小引。

开中盐法,在洪武年间就开始了崩坏。

“计省好啊。”朱祁钰不住的点头,这就是历史时间长的好处,朱祁钰但凡是说的一个点子,立刻就在历史上出现了。

他本来想弄个计划委员会,这就立刻有了计省c计相等等制度放在了朱祁钰的面前。

朱祁钰问到了另外一个问题:“两淮盐引今年如何了?”

兴安愣了愣,翻了翻户部的奏疏,将奏疏放在了陛下面前说道:“华亭c上海二县灶丁,计负盐课六十三万两千大盐引。”

“大盐引?”朱祁钰奇怪的问道。

他稍微了解了下才知道,国朝之初,一盐引为四百斤盐,称之为大盐引,给边盐商都是小盐引,二百斤。

正统十四年,仅仅华亭c上海两县,朝廷就超发了六十三万大盐引,价值大约为一百二十六万大同米。

这还是两个县。

大明收盐,并非官营盐场,而是起课。

就是征调民夫去各大盐场去煮盐,每一灶丁,免田二十五亩赋税,免其他徭役。

就是用二十五亩地的赋税和此丁的其他徭役,来换盐。

“整个江南盐场欠了多少盐引?”朱祁钰深吸了口气问道。

兴安翻开了户部度支部的奏疏俯首说道:“陛下,这账,算不清楚。”

朱祁钰拿起了那本奏疏看了半天,的确是算不清楚,欠的盐引,实在是太多了。

在华亭县的县令的奏疏里,就有一条奇闻,盐商开中赴边纳粮后,拿到了盐引,却无法在盐场兑现,只好苦守盐场,祖孙三代,不得者比比皆是。

开中盐法在这个时候,已经彻底败坏了,朝廷欠了不知道多少盐引出去,这每一小盐引,就是大同的一石米。

怎么会欠呢?欠在哪里?大明年产食盐到底有多少?为何会超发盐引?现在的盐到底是谁在生产?

大明的开中盐法,是废止?还是继续持续改良?这一切问题,都缺少了数据的支持。

没人知道大明到底发行了多少盐引,也没有人知道朝廷欠了多少盐引出去。

这就是大明的糜烂到了家的财政。

大明财政自建立之初,就处于一种可持续的崩溃的状态,支出越来越多,收入越来越少,比如之前屯田子粒,乃是军屯的粮赋税,在正统十四年,只有四百万石。

在永乐元年还有两千四百三十五万石。

大明很强,强就强在如此糜烂的财政体系下,一直撑了两百多年,可持续崩溃了两百多年,若非天灾人祸,居然还能撑下去

大明灭亡,其实也不怪不得崇祯,大明从正统三年起,就开始欠盐引了,一直欠了两百年,也不知道崇祯皇帝看着老祖宗们,欠的这两百年的账

,到底是个什么表情。

“内承运库拨算盘的太监,和户部度支部的官僚,把这件事盘明白,朕不定期限,但是朕要尽快知道最详实的数字。”

朱祁钰对着兴安说道:“让司礼监和文渊阁拟旨,用最快的速度把这件事给办了。”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