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1. 顶点小说网
  2. 其他小说
  3. 汉世祖
  4. 第471章 另起炉灶
设置

第471章 另起炉灶(1 / 2)


x 不夸张地讲刘旻所提“营所制”是对当前汉家军政制度的一次大改革在“因地制宜”方面比当年刘煦在安东时期搞得那些动作还要奔放还要大胆还要彻底。

从一定程度上这甚至已经背离了朝廷强化了几十年的中央集权基本原则这是必然会引发非议与争执的。

朝廷那边会是何反应且不论就眼前的勤政殿如赵王刘昉者已然面沉如水满腹疑虑了。

这几乎是一种本能的排斥因为与刘昉长久以来形成的意识形态是冲突的刘旻此举甚至可以用“离经叛道”来形容。

而刘旻的“营所制”绝不是短时间内琢磨出来了看起来只是借着安西的形势发展变化顺势提出把握住了时机堪称是处心积虑。

不过刘昉却没有第一时间表示反对他到安西这边来也有快一年了对于这边的形势与情况也观察已久心中也是有些数的。因为有一些调查实践的基础所以即便心中不喜刘昉也不好贸然反对毕竟安西也确实需要一些改变以适应新形势。

这种充斥着分封内涵的营所制可以看作是刘旻对安西将士的示好是一种收买人心的手段通过大方地让权、让利收买安西的中下级军官。

这也是一种留人的办法倘若不采取措施那在不久的将来安西将士很可能陆续离开。可以肯定地说如今大部分的安西军将士都是有回国念头的一方面是打了这么多年仗诸军将士也都累了哪怕在安西服役最短的官兵也有三年往上。

马革裹尸者且不论但活下来的想要带着功勋与战利品返回大汉试试那衣锦还乡的虚荣也是人之常情。

尤其在洛阳朝廷政策大调整的背景下实事求是地说安西军队内部在近两个月也有些人心浮动。稍有些见识的将校也都意识到安西的日子要不好过了或许安西封国也就在眼前。

这样的情况下将士们考虑自身的前途命运也在情理当中。普通的官兵有回乡之念而有背景、有前途的将校自然也更愿意回大汉已经是有成例的有安西军履历的只要返回国内升职是必然的区别只在升几级。

再比如火炮部队安西是这项新武器、新兵种最主要的实战试验场这些年已经轮换两次至今仍有两千人的火炮军在安西服役就分驻在怛罗斯以西的几座城池。

这些人不管形势如何变化是迟早要回国内去的随着枢密院对火炮重视的提高国内对能操作火炮尤其是具备实战经验的炮兵稀缺程度也进一步加深。能够安西留下的恐怕只有火炮以及少量“教官”了。

以眼下安西目前的情况如果不采取积极措施安西军或许不至于自溃但仅靠少量愿意留在安西跟着都督府打拼的将士是远远不够的。

对于这些问题刘旻显然是有认真考虑营所制就是他提出的解决办法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像安东那般将一部分将士与安西真正捆绑在一起而不是仅仅作为一项履历一个跳板。

营所制显然具备达到这个目的的作用。对于普通军官来说回到大汉或许能够升职加勋但这个进步注定是有限的如无殊遇是很难突破阶层限制的。

回大汉只能当个中级下军官退役的之后或许能在乡里当个乡绅甚至于回归本来的身份——农民。仅靠一个战功勋位并不能保证其社会地位永不动摇毕竟在大汉有战功、负勋位的人纵没有一百万也有五十。

但在安西则不同若依魏王殿下的“营所制”能够推行那每个营所的指挥使就是实实在在的“乡侯”权力甚至要比国内那些知县、县令大要大得多。

生杀大权这种东西国内的那些官僚虽然实际上拥有但在法理上却还受到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监管、各种限制。但是刘旻直接将之下放明确地赋予诸营所。

哪怕是营所一小卒在刘旻构想中也具备身份特权在安西从法理上凌驾土著及各部族甚至于自由民之上而更重要的是这份特权可以世袭只要香火不绝在营所体系下他们的子子孙孙都将长享此特权。

这样的差距是不可以量计的只要能明白其中的道理都不可能不动心的其中的诱惑哪怕远离中原扎根安西又有何妨?阶层跃升从来是难如登天的但在安西军中就可以轻松做到这是来自魏王殿下的恩赐也仅赋予安西将士。

一旦成行还可籍此吸引更多的汉人来尤其是这些官兵的家人族人亲属来了那这些官兵可就彻底绑在安西这艘船上了。

吸引军属西来一直都是都督府在努力做的但过去十年成效并不显著如果只是区区一些土地草场诱惑力远远不够。

现在不一样了足够的权力利益带来足够诱惑力也能充分发挥官民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帮安西转移人口哪怕只留下两万安西将士最终也能给安西带来十万以上的国民!对于勤政殿的安西高级将领们而言短时间内并不能想明白此制的所有好处但仅凭意识就能感受到其巨大驱动力一旦为下边的安西将士所知其轰动效应必然是客观的。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