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1. 顶点小说网
  2. 其他小说
  3. 学医救不了大汉朝
  4. 13、惊雷骤起
设置

13、惊雷骤起(1 / 2)


原上青青草,张易深一脚浅一脚的沿着自家田地绕了一圈,对胡黑他们一冬的水渠修整工作表示肯定。

涅阳县县名本就自地处涅水之北而来,弯弯绕绕伏在田地间的沟渠连通着远处的涅水,清澈的河水顺渠而下滋润田地,间或还能在里面看到一些优哉游哉的蝌蚪游鱼,让人心下陡生安定之感。

“做得很好,今春的灌溉应该可以省下不少力气。苗种都发给每家了吗?”

“发了。”胡黑沉默的点点头,一把扶住脚下有些打滑的张易。

瞥了眼脚上已经被湿泥沾满的屐履和足袜,张易放弃了深入进田埂内部看看的想法,扭头看向被他点来做临时向导的老人:“老丈,这次的苗种比上年感觉如何?”

“比上年要肥些,苗杆壮,壮苗容易长成,郎君挑的都是良种呐。”

“那就好。劳烦老丈平时多留神,等到秋收的时候再来看看粮产能比去年多多少。”

“这可不敢胡说,这可不敢胡说呐。”花白头发的老丈一听,连连摇头,“这地里的活,能收多收少都是看天吃饭。郎君善心,我家那两小子下地也是好手,可眼下这时节刚下苗,是绝不敢说今年一定就能有个好收成的。”

“老丈说的是,是我莽撞了。”

在农事方面,张易两辈子都没什么经验,只能听从熟手的建议。饶是能把上辈子袁大司农发明杂交水稻的过程倒背如流,可真正埋头在田里操作……放过他吧。育苗这事张易也只是出了个主意,实际去做的还是俞大一家。

视察过一圈满意而归,张易找了片青草繁盛的地方蹬掉木屐上的泥块,一前一后和胡黑慢慢往县城方向走。除去口舌笨拙这点,胡黑实在是个做事靠谱的家伙,张易现在渐渐把越来越多的事交给了他。

“如今正是农忙的时候,你且放半天让你队伍里的那几个回家下苗。等这阵过去,可以试着带他们去附近的林子里打打猎……那是什么?”

自秦朝传下,横贯荆豫两州的滨海驰道就在涅阳县郊左近,远远见一道扬尘自洛阳方向沿驰道而起,张易有些诧异的眯起眼细细看去,心下犹疑:“是大汉骑士?”

“不知道。”

不用胡黑回应,张易自己便能肯定想法,大汉骑士的盔翎在奔马疾驰中扬扬而起,看过去再显眼不过。

虽然不知道洛阳那边出了什么事,但张易一下就没了欣赏春光的心情,快步返回县内。

涅阳县内,一切看似如常,唯独县衙大门紧闭。张易看了眼县衙旁已经好几日没有更换的布告,踏进家门,立刻唤俞大去找自己在县中为官的友人仆从打听消息。

大半个时辰后,张易在书房中等到了面色迷茫的俞大,他好像并没有理解他说出的是什么,他整个人却下意识矮了一截——

“郎君,那王季说,说当今天子没了,崩了。”

说完最重要的一节,俞大像是终于找回了自己的舌头:“王季说,说成郎叮嘱说这个消息最好先不要传出去。县衙那边在忙着挂白,成郎这几日怕是都没什么空闲,郎君,我们要不要做点什么?”

“……不用,等族里的反应,到时候我们跟着做就是。”一只靴子终于落了下来,张易怔怔出了会儿神,摆摆手,“有说继位的天子是哪个吗?”

“这,小人再去问!”

“别了,安分在家里待着吧,也别把这件事再告诉第三个人。”

挥退俞大,张易一口饮尽手边杯中的凉水,匆匆从席上起身,在堆满简牍纸张的架几上翻出一卷系有黑巾的旧牍。

拿着旧牍回到书案边,张易觉得自己浑身的血气都在朝头部涌去,两耳隐隐发热。墙角的瓮中尚有清水,他大步走过去探手沾水拭了拭面,在扑面的凉意中深吸一口气,回身“哗啦”一下打开竹简!

旧牍之上,细细的刀笔墨痕密密麻麻挤在一起,正是张易这些年搜肠刮肚列下的前世记忆。

[灵帝死,灵帝死后宦官失势被诛,然后董卓进京?董卓进京杀死太后何进外戚,然后胁迫新帝?宦官应当死于外戚朝官之手,那董卓如何进京——?宦官死于董卓?]

盯着刻满疑问标记的竹简,张易陷入深深的沉默。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