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认为只有强者才能如此决绝,难道明军有什么可自恃之处?
这个猜测让金声桓一个晚上没睡,不停地思忖着。
攻城?不可能,眼见大局落定,明军不可能在没有彻底死心的情况下,冒着巨大的士兵伤亡和城中百姓伤亡,与自己决战,金声桓否定了这个猜想。
明军还有援兵,在沥海决战,击败二万多清兵?这更不可能,军队是定数,情报早有显示,偶尔多出一、二千人来,不足为怪,可对一场双方聚集了七、八万人的战役而言,这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也起不到太大作用。真要是有援军,明军早已突出沥海清军包围圈,兵临绍兴府城下了。
况且依形势,明军完全没有必要冒这么大的伤亡,发动一场决战,打得两败俱伤,就算赢了又如何,只要福建清军回身一击,明军拿什么抵抗?绍兴府必然重新落入清军手里。
所以,这一点也被金声桓否定了。
可吴争究竟依仗什么,让他这么硬气呢?
睁着腥松的睡眼,金声桓啊哦到了天色蒙蒙亮,也猜不透吴争葫芦里卖得什么药。
而这时,亲卫端着早餐进来,放在了金声桓面前。
金声桓随手端起,就唇要喝。
突然他醒悟到了,粮食!
其实以金声桓的阅历,早该想到道墟粮仓。
可绍兴城中有自己的粮仓,他不需要去道墟领粮,这就使得金声桓根本没有去在意或者说想到道墟粮仓。
可现在,他想到了,如果道墟粮仓失守,那么沥海清军就会断粮。
就算明军不攻,清军就会自己溃散。
就个念头让金声桓冷汗湿透了后背,他急喝道:“来人,传诸将军议。”
猜到是一回事,可如何应对却是另一回事。
金声桓能应对这个已经变成阳谋的“阴谋”吗?
不能,肯定不能!
绍兴城已经被团团围住,虽说除了西门明军兵力雄厚之外,其余两门都显得单薄。
可只要城中出兵一门,势必引来其余两门反噬。
金声桓没有勇气孤注一掷,将绍兴城拱手相让,来换取向外突围。
可既然想到了,就不得不做出应对,在与麾下诸将短暂商议之后,金声桓决定,向东“突围”。
这突围可不是全军突围,而仅仅是金声桓麾下那六百骑兵,实际上,已经不到这个数了,在突击方国安部时,也有十几人伤亡。
反正是守城,且还没与明军彻底撕破脸,这支骑兵暂时用不上。
金声桓的用意有三,一是派这支骑兵去预警道墟粮仓,二是进行协防,三是知会沥海清军增援道墟,骑兵嘛,速度快。
此时天色将亮未亮,选择从东门突围,那是金声桓观察三门之中,唯有东门军队是“杂牌”,战力最为薄弱,突围成功的概率自然要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