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早稻烂秧,北方的花生、棉花出现了死苗,生长缓慢的情况。
“十年九春旱”到了去年,又出现了春旱。
“春雨贵如油”到了三月,土壤解冻,冬麦苗返青,却一直不降雨,许多麦苗都旱死了,不到往年一半的收成。
百姓们预感了年景不好,开始屯粮了。
米价开始上涨。
就算户部给米商们下了通告,要求严控米价,可米价依然呈上涨趋势,这才情况已经持续了整整一年多。
虞幼窈不禁感慨:“国之将乱,乱始于天,先乱于民。”
大周朝积弊犹深,早些年风调雨顺,百姓们日子能过得去,还能维持太平景象,可如今天灾人祸频发,却是冰冻三尺,沉渣泛起。
虞幼窈不想看到这一景象,却也无能为力。
她只能竭尽所能,办好窈心堂,救助更多的孩童和妇孺,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甘薯的培育上,因甘薯是外邦的东西,现在甘薯改名叫番薯了。
虞幼窈轻叹了一声,也不想这些糟心事了。
这时,夏桃领着岳嬷嬷进来了。
虞幼窈面上一喜,连忙道:“嬷嬷快过来坐。”
岳嬷嬷瞧了已经年满十二,再过一两个月,就该十三岁的小姐,身段儿抽长了,瞧着亭亭玉立,长短修齐,纤秾合度,脸也长开了许多,也是含苞待放,芳菲俏露的模样。
便又想到了,当年大夫人的临终托付,不由湿了眼眶:“这一转眼,小姐就已经长大了,大夫人若是还活着……”
说到这儿,她自知失言了,就没往下去,心里头却止不住一阵心酸。
虞幼窈连忙递了帕子过去:“我娘便是泉下有知,也是高兴的。”
岳嬷嬷接过了小姐递来的帕子,抹了泪,一脸欣慰:“小姐说得是,只要小姐过得好,夫人比什么都开心。”
大约是有其母,必有其女。
大小姐性子虽与大夫人不同,可为人处事也都精明大方,是个大气又周全的人,眼界和心胸也不窄,事事都能妥当了来,处处都显露出了德行。
这个精明,并非精于算计的意思。
知世故,而不世故,精于人情,而不耽于算计,明于心性,却不随波逐流,待人接物都胸中自有丘壑,不阿流于俗。
岳嬷嬷不禁一阵恍惚:“老夫人将小姐教养得很好……”
像这么大的姑娘家,不是已经定亲了,就是已经在相看了。
但这几年,朝野上下也不安稳,虞老夫人是个谨慎人,也一直在暗中观望,想来也不会太早给好订亲。
这样也好。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她们小姐那是顶有名声才德的姑娘,京里头谁提了吏部左侍郎家的虞大小姐,谁不是竖起了拇指地赞夸?
是宁可晚许,也不能错嫁。
------题外话------
继续求月票啦~紧赶慢赶,终于在十二点之前赶出来了二章,这个时间转折,应该不突兀的吧!
前面的局情都一一交代清楚了,后面又将这两年的剧情,又整理了一遍,古文信息量太大了,还有很多细枝末节,留待后文慢慢再交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