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区面积颇大。拆除后,可将顺阳、泗水,两段桥楼连成一线。两侧堤岸均可排建干栏重楼。桥吊、塔吊尽数拆除,转去西林。邸舍刘备想保留,重新装修后,作为第二座客舍。邸舍附近转运、堆放货物的空地,皆可建成宅院。
如此又可纳两千余户,白湖、清溪,两相合并,可新纳民众三千户。
桥楼下,清溪水道不再行船。好处多多。最大利好便是消除了安全隐患。碰撞剐蹭是其一。防火才是重中之重。假若有一船在桥楼下起火。架桥盐渍木虽涂有防火白灰浆,桥架内排设储水大缸。还有喷淋水网,诸如此类。然而,万一被点燃。又该如何?
乐隐便是看到了这点,才决定将港口撤除。
如此,只需在清溪与西林交界的上游,令起一座水砦,西林水砦和白湖水砦,一头一尾,可保清溪水道无虞。
邑中良匠颇多。乐隐自行找来,按图索骥。拆除清溪港口,改建桥楼、重楼。
果如乐隐所料。白湖水榭拆除后院,铺设长街,改后楼为门楼商肆。水榭人家皆交口称赞。并无异议。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久居楼桑,岂能不知商肆重利。
后院阔长,五丈有余。皆铺设成街,实在奢侈。若能缩为三丈,临街重楼后,还可再起一圈重楼。
乐隐来问刘备。少君侯断然摇头。若如此,后排重楼必然比前排逼仄。入住后排人家,必生嫌弃。乐隐这便作罢。于是五丈宽的白湖后街,遂成热闹街市。称‘后市’。
楼桑有四市。夜市、坊市、桥市,后市。
拱卫后市的水砦,亦被改称为水门。
楼桑的繁荣,得益于少君侯点滴的累积。刘备曾担心邑民太过势利。皆趋利而聚,无利则散。楼桑一旦有事,便一哄而散。这些年过来,却发现并非如此。正如几位不曾离开的学坛大儒,还有渐不西归,定居于此的西域胡商。
刘备曾以此问母亲。
母亲答曰:“国有道,不变塞焉,强者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者矫。”
此句出自《中庸》。乃是孔夫子所说。国家政治清明,即便做高官,亦不变操守;国家**,宁可杀身成仁,也不亏气节。
刘备自幼熟读经书,自明白此句含义。只是,与他所问,有何相关?
见刘备还不明白。母亲这便谆谆善诱:“我朝郡国并行。编户为民。举家迁入楼桑的齐民,皆以邑为国,以你为君。这便是归属。”
刘备明白了。
母亲的意思是说,无论自己有道还是无道,民众皆以他为君。
认同自生归属。
郡国并行,编户齐民。都是帮助民众心生归宿的重要因素。最关键,还是刘备这位临乡之君。
楼桑本就民多。客庸在此的异乡客,更多。百工居肆,良工实在有太多。
两处规模颇大的改造,完全没有惊动少君侯,乐隐便自行完成。
楼桑计九千一百六十五户,十四万五千八百九十余口。
还差不足一千户。
别说乐隐。刘备都替他扼腕叹息。
还有何处可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