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1. 顶点小说网
  2. 其他小说
  3. 大唐风云之我家都是皇帝
  4. 140、第140章武氏七庙
设置

140、第140章武氏七庙(2 / 2)


“有劳姑母。”薛家的事李初就交给城阳大长公主,那是她的儿子,城阳大长公主一定会盯紧他们,绝对不会让他们再掺和任何和反抗武媚娘有关的事。

送走城阳大长公主,李初算是得到了第一个支持她的人。

萧太后:“群主竟然和城阳大长公主说实话,我真是捏一把冷汗,生怕城阳大长公主把话捅出去。”

宣太后:“像群主自己说的,她从来不骗人。除非城阳大长公主从来不问,否则她肯定如实相告。”

吕太后:“群主你都想要帝位了,这个时候就不要这么老实行吧。”

李初:“你们是希望我成为像太后一样的人?”

一群太后把武媚娘代入成为李初,最后果断地拒绝,“还是不要吧,现在群主这样挺好的。”

孝庄太后:“群主的初衷是为了保护身边的人,所以她不会本末倒置。城阳大长公主是群主认定的人,这样的人如果还要隐瞒,还要处处防备,那人生就没意思了。”

不错,这就是李初,李初虽然有自己的小心思,但是她的初衷都是为保护身边的人,而不是为了所谓的帝位抛弃身边亲近的人。

凭李初的能力,她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成功的道路或许很长,但是绝对不是李初由此现在就开始远离身边亲人,那些她想守护人的原因。

萧太后:“多少人在权利之中迷失本性,又有多少人到最后依然记得自己的本心,群主,我希望你能一直坚持下去,永远不要改变。人这一辈子想要不变太难,可是我希望你依然是从前的你。”

李初:“我会的,如果有一天我迷失,希望你们可以提醒我。”

孝庄太后:“我会第一个提醒群主的。”

一直保持本心的李初是孝庄太后最喜欢的,所以孝庄太后绝对不会让李初变成像武媚娘一样眼里只有权势,再也没有亲情也没有温暖的人。

吕太后:“我第二个。”

宣太后:“第三!”

萧太后……动作太慢啊!

李初难得露出笑容,一群太后总算松一口气,想自李治去后到现在,一个又一个的人在死去,李初连笑都没有笑过一下,再到裴观的事后,她们多怕李初想不开,现在一笑,总算让她们看到盼头。

萧太后:“要是群主真的成为另一位女皇帝,那她的威望还有民心会达到什么样的地步?”

表示支持反应太慢,那就换个话题。萧太后提醒其他三位太后到那个时候的话,李初的威望还有民心能够达到什么地步,她们会由此得到多少的积分。

吕太后:“或许等到群主成为女帝的那一天,我们的积分足够我们兑换重生卡了吧。”

萧太后瞄一眼自己的积分,心里有些犯嘀咕,其他人的积分那么高了吗?

话题就此掀过。三日之期很快就到,李初作为监斩官,掐定时辰赶到刑场。李明一干人全都被押到刑台之上。

看到李初,李明第一个大声叫骂起来,“李初,枉你是我李氏子孙,先帝驾崩更委以重任,命你看护陛下,看护大唐江山。你却和武后沆瀣一气,废我大唐皇帝另立新君,你是想和武氏一道夺我大唐江山。你对得起先帝,对得起大唐的列祖列宗?”

面对这样的质问,李初坐于监刑官的正座上,没有半分犹豫地回答道:“对得起。”

骂得正兴奋,以为自己说到李初痛处的李明怎么都没想到竟然会从李初的嘴里得到这个答案,差点被口水呛到。

“我自问对得起李氏的祖宗,对得起父亲,可是你呢?你想杀我想杀太后,你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不过也是想当一当摄政王,或许将来有一天更是夺陛下的江山自立为帝。你那点心思以为瞒得过谁?”李初反唇相讥,眼中尽是冷意。

“你胡说。”李明没有想到李初竟然能反击,要是叫李初这顶大帽子扣到李明的头上,那李明才是真的死有余辜。

李初冷笑地道:“你敢说你对皇位没有半分觊觎?你敢说你杀我何太后没有半点私心?”

不用问李初都能确定眼前的李明一定有别的心思。有心思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是把心思付之于行动更想杀害于人,那就别怪李初对他手下无情。

“你血口喷人。”李明的神情有些闪烁,却虚张声势的斥责李初。

“是不是血口喷人已经不重要,现在你该死了。”李初看了看天色,时辰已到,可以行刑!

李明还没有骂够,这个时候李初要置他于死地,李明赶紧继续骂道:“李初你敢手刃骨肉,将来一定不得好死。”

“放心,就算我将来不得好死,你也一样看不到,所以就不劳你操心了。”李初完全不吃李明这一套所谓的报应,所谓的不得好死。李初问心无愧,自然不畏。

此时的李初已经拿起监斩的令牌往地上一掷,“斩!”

一个斩字落下,所有的刽子手都将人按下,手起刀落,再也没有给人发出任何声音的机会,把所有人都斩杀殆尽。

血流一地,人头滚滚落地。

“将所有人尸身收殓,我会让人安葬。”李初看到那么多的人头落地,眼睛都不眨一下。站起来,缓缓的走过,踏过那些血吩咐下去。

“是。”面对李初冷漠的一张脸,武媚娘派来盯着李初的人抬起头看了李初几眼,又不敢多看低下头。

武媚娘派人前来本来是防止李初在监斩的过程中或许会改变心思,就下这群李氏宗氏的人,没想到李初卡着点来,行事却是那般干脆利落。反唇相讥的时候尤其威风,那样无所畏惧,目空一切的神情,和他们太后如出一辙。

这样的想法只是在心里过一遍,万万不敢说出来的,正因如此在李初吩咐他将人的尸身全部收殓时,此人不敢二话。

人是李初监斩的没有错,尸身也是李初命人收殓的,但是这件事对于李氏宗亲的人来说,确实是绝对的震慑。

李初是说过他们没有错绝不会让任何人伤害他们,然而也提醒过,警告过他们,一旦他们越过李初的底线,李初会第一个容不下他们。

动杀李初之心的李明,就是犯了李初的底线,没道理李初护着李氏宗亲的人是为让他们伤害自己?

受李初的庇护不感念李初的情分也就算了,竟然想要李初去死,那么李初就只好让他们去死。

随后,武媚娘竟然召回武承嗣和武三思,而且直接立武氏七庙。

此事一出,第一个反对的人竟然就是裴炎,可是不管裴炎怎么反对,这件事武媚娘一意孤行,谁也拦不住。

对此,再次有人寻上李初。裴炎更是第一个找上门来的人。可是李初连见都不见他。

同样,李初让人给李氏宗亲的所有人传话。提醒他们不管发生任何事都不许轻举妄动,更不要以卵击石,自寻死路。

不是没有人想让李初出面阻止,毕竟李初的实力摆在那里,不管是在朝廷或者是军中,甚至在百姓李初都有一定的威望,若是李初反对武媚娘所为,那么武媚娘就绝对不可能建立武氏七庙。

偏偏李初这个时候竟然告诫李氏宗亲,所有人都不可轻举妄动,那就是说李初默许武媚娘所作所为。

这样的信息传递出去,第一个高兴的人自然就是武媚娘。

自那一日武媚娘去了安定长公主府回来之后,李初从来没有进宫看过武媚娘一眼,母女之间好像忽然变得十分生疏。

武媚娘虽然说的振振有词,认为自己为李初做的一切都是为李初好,没有半点错。可是李初的反应依然让武媚娘心里没底。

所以武媚娘开始出手,同样也让人紧盯李初的一举一动。就怕在关键的时候李初会倒戈相向,不再站在她这一边。

武氏七庙的事既是试探朝中臣子的反应,何尝不是在等着李初。

如今看到李初的反应,武媚娘心中的大石完全放下了,不管怎么样,李初如当年答应过武媚娘的那样支持武媚娘的所作所为。

对于武媚娘来说,如今的大唐最大的敌人就是李初,只要李初站在她这一点,武媚娘就有必胜的把握。

但就在这个时候,扬州忽然传来叛乱。以李敬业为首的十数万兵马竟然在扬州喊出匡扶庐陵王的口号,起兵讨伐武媚娘。

李敬业何许人也,那可是当年支持武媚娘上位的英国公李绩的孙子,可惜祖上英勇善战,儿孙不孝,李敬业虽承李绩的爵位,却没有李绩的本事,自以为郁郁不得志,眼见天下都要叫武媚娘掌握在手中,李唐江山都要改姓武了,他自揭竿而起,守卫李唐江山。

短短几天竟然连破数成,而且发展至十余万之众,消息传到洛阳城,洛阳举朝哗然。武媚娘当即下令夺李敬业的李氏,复其原姓徐。

随后,徐敬业一方更是发出一份缴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武媚娘为自己取了一个大名,武曌,天下皆知。檄王传到洛阳,尚没消化完徐敬业竟然起兵谋反的消息时,因为徐敬业起兵一事入宫的李初听人念起这样一份慷慨激昂,气吞山河,文采飞扬的檄文。

“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暗鸣(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

再听人往下念,“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

武媚娘当即感叹地道:“有如此才,而使之沦落不偶,宰相之过也!此文何人所写?”

本来一众不安的臣子听到武媚娘一声感叹,不知怎么的,一颗心竟然定下了。

就连李初都得说,“爱才之心,惜才之人。自然能得天下民心,八方来援。”

武媚娘能够成为古往今来第一位女皇帝,也是唯一的一位女皇帝,不是没有道理的。胸襟气度远见,武媚娘一样不差,而且绝对不比这世上的任何一个男人差。

有人答武媚娘的问题道:“是一位叫骆宾王的才子。”

“骆宾王,确实可惜。扬州叛乱,你们看,让谁去?”武媚娘听完檄文,虽然对骆宾王赞赏有加,然而最重要的考虑如何平定扬州的这场大叛乱。

“我去。”李初没有半点犹豫的站出来毛遂自荐,所有人都看向李初,想来没有一个人想到第一个站出来要去平乱的人会是李初。

但是李初的能力摆在那里,如果让李初去平定这场叛乱并不是不可行的。

“多久?”武媚娘显然也觉得李初去挺好的,但是这个平乱的时间,武媚娘想要和李初确定一下。

“一月足以。”李初来之前就对扬州的情况了解得十分清楚。所以可以直接告诉武媚娘需要的时间。

“好!给你一月的时间,许你调动天下各州兵马。”这个时候由李初出面,其实对武媚娘来说是最好的。既让人看到了李初和武媚娘是感情深厚的母女,也让李氏宗亲的人明白,李初完全是站在她这一边的。

只要李氏宗亲的人不冒头,不想对付武媚娘,其他的人来武媚娘都无所畏惧。

而且相对于其他人来说手握兵权,没有一个人比李初更值得武媚娘信任。

“何日启程前往扬州?”武媚娘多嘴问上一句。李初没有半分犹豫的回答,“即刻。请太后颁下诏令。许我调动天下兵马。”

这是武媚娘自己刚刚说过的话,应该不会忘记。

“拟诏。”武媚娘也是行事雷厉风行的人,竟然李初决定现在马上赶往扬州平定叛乱,而且李初答应是一个月的期限,武媚娘自然配合。

诏书很快拟好,李初执手中的诏书冲上座的李旦作一揖,如此,退了下去,李旦有千言万语想说,最终一个字都没有说出口。

很多事从一开始他们各自都没有选择的权利,像现在坐在这个位子上,李旦没有反抗的余地。同样,他也没有办法阻止李初去不去这一趟。

萧太后很兴奋:“打仗好啊打仗好,打仗我就可以涨积分。”

宣太后:“比起打仗这件事,群主一定所向披靡,毫无悬念。想想怎么利用打仗巩固群主的地位。”

没错,既然李初打定主意要争帝位,总不能等武媚娘登基之后再开始筹备起来,而是要从现在开始,抓住每一个机会,不断的让李初壮大。只有这样,李初才有可能最后成功上位。

吕太后:“自然是不断的收拢将士,提拔人才。”

孝庄太后:“有些事群主早就已经开始做了,只是现在要特别巩固一下。军中为大唐出生入死的将士不少。可是,仗打完之后,他们如何安顿一直都没有明文规定。不如群主就从这方面下手。”

收拢人心,只是收拢一个人的心没什么意义,而是要收拢许多许多人的心。

作者有话要说:武则天本来就是一个恐怖的人!不过我们初初绝对要反击的,等着!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