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1. 顶点小说网
  2. 其他小说
  3. 大唐风云之我家都是皇帝
  4. 122、第122章李贤被废
设置

122、第122章李贤被废(2 / 2)


一来二去的,其实大家都清楚李贤的心里李初究竟是怎么样的分量?

也从侧面证明了李贤心中还是认可李初的能力的。

可是认可归认可,李初给他出的主意,他却一个都不听。

在李贤成为太子之后第一次踏足东宫的李初,算是受到了极大的欢迎。瞧瞧李贤亲自前来相迎,在李贤的身后跟着的人都是东宫的属官。

“姐姐。”李贤郑重的见礼,李初可不敢受之连忙避开而见礼,“太子。”

君臣在前,然后才论亲情。

李初从来不会受人于柄,这样场面的时候更是不会。

“自我成为太子以来,姐姐从来没有来过东宫,今日前来真是蓬荜生辉。”李贤笑着欢迎李初入内,说出来的话也端是好听。

李初连连摆手道:“不可。如此说来,太子位于东宫,东宫仅次于宣政殿,还轮不到我,令东宫蓬荜生辉。今日此来侍奉父亲的诏令。王勃何在?”

一来那就是把目的直接摆出来,她要先看看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长的是何模样。

“父亲刚让王勃写了一份奏表,为何又让姐姐来见王勃?”礼贤的脸色有些难看,想从李初的嘴里得到他想要的答案。

“你让王勃出来自然就能明了。”李初不着急的现在就掀开谜底让李贤知道。话总是要说的,却是应该见到正主之后再说。

一事不说两遍,一次能解决的事情还是一次解决的好。

李贤明白了,连忙让人去请王勃过来,“姐姐请入殿喝茶。”

“茶就不必喝了,你如今知道父亲的意思了吗?”李初不打算进去喝茶,就东宫的气氛,哪里像是能喝茶的?

“父亲对我不满?”李贤迟疑了些许问。

李初神情肯定地道:“昭然若揭。”

……不管是李贤还是其他的人听到李初这话都僵住了,公主殿下你要把话说得如此的直接吗?

“明摆着的事还用考虑吗?可是你知道父亲为什么对你不满?”这样的理由可比结果更重要,李初浑然不觉自己说的话过于直白吓着人,反而问的更加直接了。

李贤斟酌了半响回答,“因为我和英王斗鸡?”

“算是却也不近是。你的东宫之内就没有人告诉你,你为什么会叫父亲不满吗?”李初此文落下,目光更是扫过了李贤身后的那些官员。

不知怎么的,一干官员在李初的眼神扫过来的时候都打了一个冷战。

“还请姐姐明言。”李贤的脸色很难看,可是却也莫可奈何。如果知道原因,那他就不需要在这个时候问起李初了。

“身为太子不知太子之根本是为何,你说你是不是让父亲不满?”太子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才是最令李治不满的事实。可是到了这个时候,李贤既然依然不明白。

李初再次问的直接,“斗鸡走狗是一个太子该做的事吗?你可知道上行下效这句话?一个太子不做正事,不理朝政,既然和自己的兄弟斗鸡走狗,更让你的属官写出那样一份斗鸡赋。文采不错呀,把你和显儿两个人斗鸡的场景写得栩栩如生。”

谁还听不出李初说的是反话呀?脸色都僵住了。

“一个太子,若你处理朝政令人称颂,写下这样的文章必令天下称赞。斗鸡斗得如此精彩,你是不是忘了自己是什么身份?”

这些话李初从听到那篇文章斗鸡赋开始就已经忍在心中,现在终于让她爆发出来了。

其实李治还是了解李初的,知道李初忍得辛苦,倒不如让她去骂上李贤一顿,这样一来料想别人也得小心谨慎许多。

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被李初斥责的头都抬不起来,李贤的脸色很难看。

“可知道原本父亲打算如何处置王勃?”劈头盖脸的就骂了李贤一顿,李初接着问起李贤。

李贤虽然脸色难看,但是也同时好奇的问道:“父亲原本打算如何处置?”

“逐出长安。身为太子属官,太子形势不端,身为官员不曾劝谏太子,反而助兴,这样的官要来何用?”李初不仅把结果告诉李贤,处置的原因也明明白白的让李贤知道。

“可是我觉得把人赶出长安,叫你眼不见为净,也不会起到警示东宫的作用,还不如把人留下。只要这个人还有点脑子能够写出一篇好文章来。知他所错也知你之错,更明白往后如何行事才算不愧于大唐,他也算是有用的是吧?”李初问着李贤,不仅是李贤,就是李贤身后的人,也全都听得惊出了一身冷汗。

有人偷偷地抬眼想仔细的看看李初,然而李初一眼扫过他们,吓得他们赶紧低下了头,再也不敢多看李初一眼。

安定公主的名声,他们听得多了却是第一次碰见。

一个能够号令三军,能够出入敌方,还能平定叛乱的公主,怎么可能会是寻常的女郎?

所以他们究竟错过了多少的事?李贤有这样能干又精通朝局的人,竟然不用?他是不是个二傻子?

李贤得亏了不知道后面的人竟然闪过这样的念头,否则怕是要将由此念头的人全都赶出东宫去。

在这个时候王勃终于被东宫的人请了过来,相貌堂堂,虽然显得有些文弱了些,总体还算长得不错。

李初看完了,人朝他打招呼道:“恭喜你成为是侍御史。”

此言落下,惊的所有人都看向了李初,随后又落到了还没来得及见礼的王勃身上。

王勃也完全呆住了,他竟然没有被贬还升官了吗?

“留着这个人在长安,让他成为侍御史,往后就让他专门,盯着你也盯着东宫所有官员的一举一动。太子以为如此一来是否更能起到警惕东宫的效果?”李初一眼扫过王勃,正主已经来了,不妨把留下王勃的用意全都说清楚了,顺便还要问一问李贤,她这个主意出的可算不错。

何止是不错,简直是让他们听完惊出一身的冷汗。

“留下王勃是姐姐的主意。”李贤半天才消化完颤颤的询问李初。

李初自己敢做也敢当,点了点头,“不错,主意是我出的。”

“姐姐。”李贤有千言万语想说,可是话到了嘴边又不知该从何说起,无奈的一声轻叹。

“这是王勃的机会,也是你的机会。我早就告诉过你太子的位置不好坐,可惜你一直都不相信,也从来不肯听我的劝告。这一次,你好,自为之吧。还有你王勃,你也要好自为之。”李初提醒李贤,同样没有忘记另外一个牵扯入这件事的人,王勃。

王勃一来连话都没来得及说,面对李初丢下来的惊雷,完全和他自己先前的猜想全都对上了。甚至内容更让他惊心。

“在下,在下一定谨记教导。”这一回惊的王勃不轻,他的心里到现在都没有平复,如今又被李初特意的叮嘱。颤抖着声音表示自己肯定会牢牢记住。

李初算是把想说的话全都说完,因此回头看了李贤一眼,“还有其他的问题想问吗?”

“没有了。”这个时候哪里还有什么其他的问题,李贤都还没把现在的事情消化完。

“没什么,那我就先回去了。”李初是来的匆忙,去的也匆忙。此时冲着李贤把话说完,福身告退。

这样干脆利落的行事风格叫旁观的人全都看得惊愣得不知如何是好。

李贤反应过来之后急忙的想要追上去,一旁竟然有人倒下来了,“韦先生,韦先生你怎么啦?”

声声的叫唤,拉住李贤要追出去的脚步。

李初走远了,还能听到身后的声音,无奈的一声轻叹,“竟然如此不经吓!”

嫌弃无比的语气,谁还听不出来呀?

“公主你的要求别太高了。公主刚刚的样子,任是一般人看到都能吓得不敢动弹。”卫因是个说老实话的孩子,她可是跟在李初身边,看到李初把人吓成什么样子的。

李初道:“那又怎么样?难道他们自己想不到的事,我把话说出来,就把他们吓成这样。如此没点胆识,他们还能做点什么?”

依然是嫌弃,李初还想到了一个原因,“难道是因为东宫里的人都太没用,所以才让贤儿变得越来越不像样?”

这话一出口显然就是自己家的人有问题就想把责任推给别人的架势。

谁也不敢接话,全都老老实实的跟着,但是东宫闹出这么大的动静,李治派了人去,李初还自己亲自跑了一趟,说的一番话更是从东宫传了出来。

朝中的臣子在听到李初的一番话后全都惊叹不已,如此一位睿智的公主,真是把他们想说的话全都说出来了。

而第二天,参李贤的折子堆满了李治的桌子。

一封一封都是指责李贤行事不端,不堪为太子折子,李治看到了,他也不说什么,只是让人将这些折子全部都送到东宫。

可怜的李贤还没消化完昨天的事情,又看到这么多全是参他的折子。

一本一本的看下来,越看李贤的脸色越是难看。

作为一个太子,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举国瞩目。做了不好的事,竟然还让手下的官员写了一首好诗传的沸沸扬扬,那不是直接把把柄送到别人的手里吗?

自寻死路说的就是李贤这种人。可怜的李贤看完所有的奏折,直接把自己关在了房里,谁都不见了。

哪怕他谁都不见,该参他的人还是继续地参。

可是出了这么大的事。再加上明崇俨的案子到现在都没有查清楚,几乎所有人都默认了明崇俨的死就是李贤做的。

就在这个时候,东宫再一次传来了不好的消息。太子好男风,竟然和一个叫赵道生的内侍搅和在了一起。更要命的是这个赵道生不知怎么地落入了御史台,最后从赵道生的嘴里说出了是李贤指使他派人行刺明崇俨的事来。

这个供词一丢出来,举朝哗然。

紧接着完全没有给任何人反应过来的机会,随后派往东宫的人竟然从东宫的马房中翻出了数百的铠甲,太子意图谋反,在这样的证据前,包括李治和李初在内全都惊住了。

虽然李治和李初都觉得,李贤蠢是蠢了点,但是要说李贤有谋反之心,他们谁都不信。

可是证据摆在眼前,武媚娘只问他们,“若是太子没有谋反之心,为何私藏铠甲。”

就是因为有这些铠甲,所以很多事情都没有办法解释。

武媚娘再接再厉,“从东宫马房找出铠甲都不够,是否要等到有一天太子领兵谋反,才算证据确凿?”

所以从这件事情里可以看出武媚娘想废李贤这个太子之位的决心。

如果李治或是李初真的顺着武媚娘的话,认定只有到李贤真的领兵造反之时才认准李贤造反是真。接下来武媚娘还会做出什么事情来?

“太子一定要废。”最后武媚娘把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告诉李治和李初。

这件事做到这个地步了,完全没有再回头的可能。尤其这件事闹得如此的大,一国的太子,私藏铠甲如果都不能依律处置,那么将来怎么正天下?

现在不仅是武媚娘给李治压力,满潮的臣子都给李治压力,就算李治有意拖着不处置,然而不管是上朝还是折子,全部都在指责李贤犯下的过错,连同他在太子期间做了多少错事也全都翻了出来。

李治一下子苍老了许多,同时也意识到朝中的局势,武媚娘已经占据了上风,而且拥有了绝对主导的地位。除非李治存心和武媚娘不死不休,否则的话,废李贤太子之位,不做也得做。

最终李治还是亲自写下了废李贤太子之位的诏书,昭告天下,也证明了李贤从此退出大唐的朝局。

而这一切到了最后李贤都还在喊着冤,也就是说哪怕他被废太子之位,他依然不能明白自己究竟为什么败了,还败的如此凄惨。

被废的太子更被圈禁,李贤的地位从天堂掉进了地狱,李初在他被关在东宫的时候就进去见过李贤一面,当时的李贤只是不断的告诉李初,他没有谋反之意。

李初只问他马房中的铠甲是不是他留下的?

李贤不敢骗李初,铠甲是他留下的,可是他没有想过谋反,他都已经是太子了,有什么理由需要谋反,他想让李初救救他。

“我劝过你多少回,我给你出过多少的主意,你听进去了吗?但凡你要是听进去一样,你都不会是现在这个下场。太子,从来不是好当的,你却总以为当上了太子就可以一切都好,终是不能明白,站得越高,越要谨慎。就算有人告诉你要怎么做,可是你从来都听不进去,只是我行我素,就按你自己的想法去做,最终落到今天这样的下场,到了现在,你依然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吗?”

李初是失望的,她最后来见李贤,李贤会有今天,是有太多的人在其中推手,可是这其中难道就没有李贤自己的责任吗?

但凡李贤能够变变,听一听劝,都不会像今天这样。

“我错在,我错在没有一举将母亲手中的大权抢过来,母亲就是容不下我和她抢权,所以她要废了我。姐姐,母亲可以为了权力废了我这个太子,她也一定可以,一定可以为了权力,做出伤害你的事来。姐姐。”这个时候了,李贤竟然只想这些,更想将李初拉下马来。

李初一记耳光抽向李贤,“都到这个时候了,你竟然还想让我出手帮你对付母亲吗?”

虽然李初总教训李贤,可是从小到大,李初从不加一指在李贤之身。一个耳光把李贤打懵了。

“我告诉过你多少回了,权力,你只要有本事你可以去抢,可是你不该想去伤害我们的亲人,兄弟姐妹,包括父亲母亲。”李初哽咽地冲李贤说起,她想让李贤当好这个太子的,可是李贤从来都不听她的劝,一意孤行,最终如何?

他才当了多久的太子,凭什么和武媚娘争,凭什么和武媚娘斗?

直接和武媚娘叫板,在武媚娘都没有想好如何的接受他这个太子之前,张扬得好像自己是皇帝,急急的想从武媚娘的手里抢过权力。

武媚娘苦心经营的多少年,到了今天就算是李治都不敢轻易动手,仅是不想引起大唐动乱,他呢,初生之犊不畏虎吗?

武媚娘是个什么样的人,李贤当了她那么多年的儿子竟然一直都不明白,更处处的落人于柄,最终引发了今天的事。

“可是现在是母亲要伤害我,她要废了我,她要让我当不成这个太子,我不当太子,母亲从此就能继续的大权在握,李显,李旦,他们哪一个有本事处理朝事,他们又哪一个有本事像我一样和母亲抗衡?”李贤生气难过,却更恨,恨李初不帮他,而是帮着武媚娘。

李初问道:“为什么你认为当太子就是要和母亲抗衡?这句话是父亲教你的,还是母亲教你的?”

“还要谁教?权力,从来都是此消彼长,我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太子,就不能让母亲一直大权在握。”李贤到这个时候竟然还自以是的聪明,一句一声只为表明自己的聪明,他是一个聪明人,聪明得不需要任何人教他,他都懂得权力是怎么一回事。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