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1. 顶点小说网
  2. 其他小说
  3. 大唐风云之我家都是皇帝
  4. 96、第096章军权之争
设置

96、第096章军权之争(2 / 2)


“驸马是一件很让人伤神的事,比起去挑一个驸马来,孩儿宁愿上阵杀敌。”看这话说的,李治瞪大了眼睛,想骂李初又不知从何骂起。

最终李治揉过李初的头,宠溺的一叹,“罢了罢了,你想如何便如何,你是大唐的公主,不需要在意旁人的眼光。没道理你不想做的事都得去做。不嫁也好,不嫁就留在我们家,以后一心一意为大唐做事挺好的。”

听听李治这话,完全就是从利己的立场出发,但也是这样的想法,才能让李治同意李初,不再催她挑选驸马。

“父亲父亲你早该想明白了,我要是不用出嫁,以后就能一心一意为大唐做事,什么婆家娘家的我就只有一个家,就是李家。为女子者最惨了,夹在婆家和娘家中间,里外不是人,倒不如只有一个家。”李初一个劲的说着只有一个家的好处,一定要帮助李治固定她不用择驸马的想法。

斜过李初一眼李治道:“果真从多年前开始讨要一个承诺,你就打算不择驸马的?”

李初眨了眨眼睛透着撒娇地道:“这不是一直觉得选驸马嫁人是件麻烦的事,费心伤神太过了,所以……”

李治指着李初,“你呀,你这是早就打定主意了,只是到现在才敢说出口。”

“我就是说了你也不听啊,你也不信,只认为我是年少慕艾羞于启口。”李初将一个事实道明,不是她不想说,而是他]她说了李治也不一定相信,那又怎么怪得了李初一直没有说明白。

“你和母亲一直都说希望我找个人陪着我护着我,可是我真的觉得不需要。现在这样,一个人不需要操心别人家的事,只要管好自己,管好我们李家就放心了,我们自己李家的事情人就不少,父亲倒是还想让我多管别人家的事,也不怕累着我。”李初可得再接再厉,这不还控诉起李治来了。

李治瞪大了眼睛听着李初,这颠倒黑白的话,“谁家的女儿长大了不得嫁人。”

“那父亲节说说嫁人除了生儿育女还为了什么?不过是盼着夫荣妻贵。我都是大唐的公主了,还需要靠男人吗?”李初拼死的说服李治,就希望李治往后能再不提他的婚事,有过一回心动,最后却落得亲手杀了心动之人的下场,李初并不想再经历同样的事情。

爱情是这个世上最琢磨不透的事,也是最无法探测的事,无法掌握的事,李初从不去触碰也不主动去寻找,能像现在这样一个人安安静静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李初觉得很幸福。

李初的想法是李治永远无法理解的,可是李初脸上的惬意并不是作伪,一个人的生活过得好或是不好,她自己最了解的。

李治就算想为李初好,希望李初可以事事顺意,幸福美满,但是并不代表他能完全了解,李初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你要知道一旦错过了最好的时机,以后你再想找一个合适的好儿郎,可就没那么容易了。”李治最后提醒李初,一个女儿最好的年华也不过是那么几年,一旦错过了最好的时机,将来哪怕想找一个合适的人,都没那么容易。

李初不以为然的道:“那有什么,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男人到处都是,只有我不想才不需要,如果我想我就一定可以寻到。”

如此自信满满,李治无言以对。

李初一看李治无话可说了,赶紧的抱住他的胳膊道:“父亲你就心疼心疼我吧,我的事情太多了,真不想再为不相干的人不相干的事操心。”

理由说完了更得提醒一下李治她的可怜。

“如此说来,我应该少让你做一些事,上战场一事不如就罢了。”李治可不由着李初装可怜,他比谁都清楚,李初从来不嫌手上的事多,更巴不得能多管一些。

“父亲如果不在意,我也可以不去。”上战场这事儿,李初可不由李治拿捏。她愿意出生入死,李治明明很高兴的。

李治指着李初的脑门,“你呀,你如此性子得亏了,没嫁出去,否则不知闹出多大的事来,同夫家若是也这般寸步不让,谁能容你。”

李初可半点不在意,“都不打算择驸马了,也不想嫁人了,还操这份心做甚?”

“若是你当真不愿意,不想费这个神,且由了你吧。”说了半天,终于是看到李治松这个口了,李初高兴的摇晃李治的手,“父亲父亲说话可得算数,绝不能再言而无信。”

有人当年承诺过的话,却自己打了脸,如今再说起李初必须要同李治讨一句准话。

此话落下,李治的脸色一变,“你这是在怀疑我,既如此,你还是选驸马去吧。”

太高兴太得瑟了,结果惹得老父亲不高兴了,李初连忙撒娇得道:“父亲一向一言九鼎,是我说错话了,父亲别生气,我保证以后不会再犯。”

识时务的不是只有李治,李初也是学得像模像样。

李治指着李初道:“仅此一次下不为例,若是再敢质疑为父的话,往后什么事都别问为父。”

身为父亲怎么能没有半点威严呢?李治在李初的面前一向镇不住人,但是李初也不敢把话说得太透,现在倒好,胆儿肥了,李初直接把话说出来了,李治肯定要趁机立威的。

连忙点头李初保证,“不敢不敢,绝不再犯。”

都惹得李治生气了,李初怎么可能再犯同样的错误。

“让你上战场一事先暂时搁置,我会说服你母亲的。”李治又是言归正传,把最重要的事情说来安抚李初的心。

李初宽慰的道:“父亲不用太着急,慢慢来。”

“另外这些奏折你全部带回去。”李治指了一旁案上的奏折,想让李初将所有的奏折带走?

额头滴落一滴汗,李初道:“父亲你来真的。”

“岂能有假,弘儿也是同样的意思。”李弘也是同样的意思,在李初去安国寺的期间,他们父子早就达成了协议,一致认同让李初代他们批阅奏章。

李初连连摆手,“父亲父亲,之前这些奏折你和哥哥不看都是母亲看的,你现在让我看不合适。”

他们一家子的关系何其复杂,不是说李治想让李初怎么做就可以,一个闹不好,那可是要引得家人反目的,李初压根不想牵扯进这样的事情来。

“这些奏折你的母亲全都看过了,只是让你跟着一道看看。又不是第一回,只是相较从前,隔三岔五让你看看,现在变成以后只要你在宫中,每日的奏折都让你看。”情况的转变,听得李初更是心惊,李治这是打算做什么?

李治走到案几前,拍着上面的奏折道:“这件事并没有让你越你母亲的权,只是让你帮着我和你哥哥。你考虑你母亲就不考虑我和你哥哥了吗?”

控诉李初不好,厚此薄彼更不妥,都是一家人,从前李初可是不偏不倚的。

李初真的要疯掉了,“父亲,你让我做这些事?可这件事你明知道没有你说的那么简单。我是谁都不想偏袒,可是你这样子分明是让我在你和母亲之间选择一个。事情真的到这个地步了吗?”

“并不是说到了非要抉择不可的地步,只是有些事情要开始抑制。”是的,抑制,李治要抑制武媚娘的势力再次扩大。

这么多年因为身体的不适朝政,他已经开始逐步的交给武媚娘,而武媚娘确实是个聪明能干的女人,抓住了机会一步一步到强大,到了如今他已经不可轻易撼动武媚娘。

不能撼动,但也不能将李家的天下尽交给武媚娘说了算。

“如果你哥哥身子争气,他是太子,理所应当的继承大唐江山,接手大唐的权力,原本该由你的哥哥和你的母亲争夺。可是弘儿的身体你再清楚不过,交给他来做此事根本没有可能。论远见,论胆识,他都不如你,初儿你是最合适的人选。”权利本来就是需要争夺的,不是你强就是我强。

此消彼长,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所以父亲是想让我和母亲争,和母亲抢了?”李初抓住重点,李治是让她和武媚娘去争去抢,她怎么可以?

“你可以不争你可以不抢,但是你必须要有和你母亲抗衡的权力,将来你才可以保护李家,保护你的兄弟,保护李家的天下。”不得不说李治还是了解武媚娘的,武媚娘的野心在不断的增长,她已经是皇后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然而只是这样武媚娘并不会满足。

权倾天下还不够,她要让天下所有人都臣服在她的脚下。

萧太后:“高宗啊高宗,他还真是了解武后啊。”

孝庄太后:“了解又怎么样?按照历史上的发展高宗到了最后根本没有和武后抗衡的筹码。唯一能制住武媚娘,能够让武后退居的人只有高宗而已,高宗一死,武后和高宗的这些儿子一个都不争气,一个也斗不过武后,便只能由着武后一人独大。”

事实确实如此,武媚娘的强势聪明并不是一般人可以比及,他们斗不过武媚娘,争不过武媚娘,最后就只能败于武媚娘之手,粉身碎骨,而武媚娘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只会更加强大。

“父亲,这是你同意我前往军中的根本原因吗?军中,母亲的势力渗透,军中就是我最好争取权力的机会,军权一旦在手,谁都要礼让我三分,就连母亲也不敢轻易动我。”有些不明白的事,经李治一说起李初,立刻反应过来也就明白了,武媚娘为什么不同意,李初参军的原因。

李治并没有想要告诉李初的意思,可是李初现在已经反应过来了,李治也不再瞒着她。

“不错,我们李家会有今天就是起兵造反而得。兵权,这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没有兵所谓的政权就是一个笑话,镇不住人,也不可能让任何人听命。当年我就是得到了英国公的支持,得到在他的身后的千军万马的支持,也正是因为有他在,我才能将四位顾命大臣全部剪除,真正做到大权在握。”

“眼下你的母亲想动,她的心思不难猜,她也想要军权,可是她的手里没有合适的人选。你一旦成为取代英国公存在的人,不管是对李家或是你的兄弟来说都是极大的保障。所以初儿,这件事你既然想就一定要去做,而且要做到最好。”

李治心急的抓住李初的双肩,第一次激动无比。他完全可以想象得到,一旦李初在军中站稳了脚,对李家意味着什么?

他心中最深的顾忌,最害怕的事情都将得到解决。

“父亲父亲。”李初面对李治宛如抓到一根救命稻草的模样,震惊无比。

“初儿,这是我唯一想到能够保全你们兄弟的办法,你要去,你一定要去做。”李治再一次重申,他激动无比的抓住李初的双肩,郑重的请求李初。

李初目瞪口呆的看着李治,宣太后:“不得不说李治真是好样的。”

吕太后:“那也是因为有了指望才能算计。如果不是群主有本事有能力,就算李治打算的再好又有什么用?”

萧太后:“正是。想算计武后,能够算计得赢武后,将来还能和武后抗衡,一个人没有胆子没有脑子,怎么跟武后斗?”

孝庄太后:“群主一定要去参军,高宗的办法确实是最好的办法。高宗是无法说服武后的,只有群主可以。”

对于李初非一般的信任,引得一群太后思量半晌,萧太后:“的确只有群主可以说服武后。”

李初已经在想如何打消李治的念头,结果倒好,太后们居然跟着起哄。

李治这会儿已经道:“这是大好的机会,我一定会让初儿参军的。”

“父亲,你容我缓一缓。”李初不想再继续聊下去了,再聊下去,她真要疯了。

今天的话确实说得已经够多了,透露的信息也太多,李初需要消化一下,李治不再咄咄逼人。

“好,你回去吧。”昨天大半夜的回来,到宫里的时候天都快亮了,李初连觉都没睡就赶过来见李治了,李治到洛阳近日并不上朝,不上朝也要批阅奏折,政事堂的诸公前来拜见他也得见。

皇帝当的劳心劳力,真不明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想当。

李初腹诽一句,想要让自己放松一下。丢开李治塞给她的乱七八糟的想法。

朝李治福了福身,李初退了下去,李治待李初一走,朝德宝吩咐道:“给皇后那里传一句话就说,因为皇后不同意初儿参军,正有意另择李氏宗亲的人前去。”

德宝应下赶紧的去办,李治握紧了双拳,眼中迸发出一道前所未有的坚定,他一直都在想有什么办法可以制衡武媚娘,如今让他找到了。

李初有勇有谋,虽然是女儿之身,可恰恰也是因为女儿之身,有些事不方便,但有些事也很方便,武媚娘不会允许军权落入李氏宗亲的手里的,那么李初就会成为最好的人选。

这么多年李治被武媚娘压得几乎喘不过气了,他因为身体,因为精力不济,手中的权力一失再失。

他一直在想怎么样才能保住手中的权力,怎么样才能领李家的江山继续传承下去?

武媚娘太聪明了,太擅长见缝插针,但凡只要李治松一口气,武媚娘就会步步跟上,一点一点的蚕食李治手中的权力。

只有军权,从前的时候,英国公李绩是他们共同的人,是李绩和武媚娘共同信任的人,可是自从李绩去后,军权大分,他们一直都在想如何收揽军权。

他们比谁都清楚,谁握住了军权,谁就是大唐真正说话算数的那个人。

可是没有一个人能够让大唐如今的名将全部都信服听话,和吐蕃一战大败,李治立刻意识到军中出了问题。

这些日子他一直在物色合适的人选,想要培养他成为李绩的接班人,但是这样的一个帅才何其难求,至少李治到现在为止都没有找到,也可以确定武媚娘呢,也没有找到。

今天李初一提出有参军的意图,李治思量李初一直以来的表现,有勇有谋,能容人也擅长算计人心。

相比起费尽心思寻来的一个不一定忠心的人,李初是李治心中最满意最合适的人选。

此念一起,李治以为武媚娘会同意的,毕竟就像李绩一样,他们有着同样的一个人,最后也能达到一定的平衡,这样的平衡还可以保持他们夫妻关系,也能保持大唐的太平。

可是没有想到武媚娘居然反对了。反对又怎么样,李治一定要促成此事,如果武媚娘一时想不开,那么李治只会用别的办法让武媚娘明白,李初一定是最合适的人选。

军权是他们夫妻共同要夺取的权力,谁都不可能独得。武媚娘反对,是因为她想要自己握住军权,但是李治是绝对不会允许的。

李初哪里想到就这么一转眼的功夫,李治已经想到了对付武媚娘的办法,一个可以让武媚娘一定会同意,由她参军掌握军权的办法。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