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1. 顶点小说网
  2. 其他小说
  3. 西游修仙记
  4. 33、第二十六回(下)
设置

33、第二十六回(下)(2 / 2)


悟空点头道:“不知哥哥有何妙法,解此天人乱象?”

镇元子苦笑道:“如何能解?既然仙家、世间都摆在了棋盘上,所下的又是一盘死棋,除了退出,别无他法!”

悟空倒吸一口气道:“哥哥好大的愿心!”总算明白镇元子所想了,他想开辟另一片灵台造化之境,与天界并立。假如天界崩塌,他便接引众仙家入他所造化的世界中来。

悟空称赞道:“好大的手笔,好大的宏愿!”说罢一愣,对镇元子拱手道:“恭喜哥哥突破金仙修为极致,求证大罗金仙、三生万物成就!”

于此再多作解释一下,地仙历经天刑,飞升入一无所有又无边无际的方广世界中后,即可成就真仙(与佛门“罗汉果”相似)。真仙能于一无所有中化虚为实,造化一片天地,仅能自己容身(佛门叫“空中生相”),一旦离开后这片空间将自动消失。

渡过宏愿天劫、求证金仙后,即可造化出能容纳他人出入的洞天。(类似于佛门的“菩萨果”与西方的“造物主”)再发大宏愿渡人,求证大罗金仙,成就三生万物,便能于不生不灭中开辟独立天地,并能够融合其他金仙开辟的洞天。(类似佛门的“佛果”和西方的“创世神”)玉皇大天尊就是先后融合了西王母的瑶池圣境、蟠桃圣境、玉虚十二门人的洞府,还有陆续飞升的仙家造化的金仙洞府,方成天界之主。

大罗金仙、三生万物之上,是天人合一、太上忘情。就悟空所知,求证仙家修为极致的,眼下只有菩提祖师和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太上老君之所以被尊称“太上”,就是发现了大罗金仙之上还有更高的境界。

至于太上忘情之上是否还有更高成就?玄妙至此,已不可言。

镇元子叹气道:“不能渡人,哪怕成就再高又有何用?可惜天地灵根只此一株,一千二百年一熟,不似蟠桃树多果繁。哥哥开辟的万寿山仙境,无论如何也比不上天界规模了。”

悟空笑道:“不妨事,慢慢来。如果哥哥有用着小弟处,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镇元子展颜笑道:“哥哥可不让你去赴汤蹈火,只让你来吃人参果。”

悟空愣住道:“不知哥哥所言何意?”

镇元子笑道:“一千二百年后人参果又熟,到时候兄弟一定要再来哥哥的草还丹法会。”

这等好事?!还叫帮忙?!悟空小鸡琢米般点头不迭。

镇元子看着悟空,忽然叹气道:“兄弟,你可真了不得。”

悟空奇道:“哥哥为何做这般慨叹?小弟再厉害,也强不过哥哥去。”

镇元子道:“为兄被尊为‘地仙之祖’,仙家其实不知,为兄最擅长的是推演之道。如今看你时,总觉有些心惊,却又看不透。”

悟空忽想起师父曾说过,天下之大,只有师父一人能够将他推演详尽。自己到底做了什么事,能将天下牵扯在内,使得众仙家都变成“此山中人”,进而难识“庐山真面目”呢?

这话却不能跟镇元子讲。不是悟空不信任这位结义兄长,而是菩提祖师禁止他说出师承来历。悟空只得笑道:“哥哥言重了。修为到了哥哥的地步,既然推演不透,那再琢磨也没用。我就是你的结义兄弟,就算推演不详又能如何?”

镇元子大袖一挥,笑道:“兄弟所言极是,真是好性情。”

悟空吐舌,心道:师父对自己的性子最是不满,今日居然被人称作好性情。师父有知,岂不笑掉大牙?

纵起筋斗云回去之后,杨戬众人才方到真君庙。杨戬悄悄以神念玩笑道:“悟空,你可真不怕麻烦,大包大揽的,也不嫌烦累?我给你捶捶腿罢?”

悟空笑而不语,轻轻拉了杨戬的手,并未以神念回应,而是在杨戬手心中写道:“超脱何惧勾牵事,随缘不嫌烦恼多。”

杨戬忽愣住,又紧紧地攥住悟空的手,也在悟空的手中写道:“事若来时任他来,反正不若你麻烦。”

悟空哼道:“雅俗立现!”又揪住杨戬衣领怒吼:“老孙哪里麻烦了!”唬得梅山六兄弟一齐掩耳,夺路而逃。

一千二百年后,少不得沧海桑田,世事变迁。为避战火,镇元子将五庄观移至西牛贺洲,改名五观庄。迎接悟空等人的门童变成了清风、明月,而同席的仙家中竟然还有当日的天蓬卷帘。

万寿山法会后,悟空渐渐在天界与人间有了个公认的“尊号”:齐天大圣!

有人感念他功德,有人嫌他多事。为天下立戒,千古未闻,修行人讲究法自然之道,在许多修士眼中,也许只有“天”才能为“天下”共戒。称“大圣”已经难以概述悟空所为了,还要“齐天”,方能形容一二!

悟空岂不知“圣”再大,又岂能齐天?尊贵如地仙之祖镇元子者都要拜天地,如今竟然有人能够“齐天”?“齐天大圣”不是修行果位,亦非品级官衔,听上去威风八面,实则褒贬复杂:主恩威杀伐、决断天下之意,既表敬畏又显怨忌,也不知调侃味儿多些,敬畏之意重些,还是惊惧恼恨多些?这对于超脱轮回、清静逍遥的仙家而言,可绝非什么好名头。

百余年后,仙家、修士皆称悟空为“大圣”。有谁知道,悟空刚得了这“殊荣”时,只能跳脚骂道:“谁给老孙起的破名号!”然后微微苦笑,摇头叹息?

作者有话要说:西游原旨:

西游有欲示真而先劈假之法。如欲写两界山行者之真虎,而先以双蚁岭之凡虎引之;欲写东海龙王之真龙,而先以双蚁岭蛇虫引之;欲写行者八戒之真阴真阳,而先以观音院之假阴假阳引之;欲写蛇盘山之龙马,而先以唐王之凡马引之;欲写沙僧之真土,而先以黄风妖之假土引之。通部多用此意。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西游有最难解而极易解者,如三徒已到长生不老之地,何以悟空又被五行山压住?悟能又有错投胎,悟净又贬流沙河,必须皈依佛教,方得正果乎?盖三徒皈依佛教,是就三徒了命不了性者言;五行山、云栈洞、流沙河,是就唐僧了性未了命者言。一笔双写,示修性者不可不修命,修命者不可不修性之义。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西游有劈邪归正,有证正劈邪之笔,如女人国配夫妻,天竺国招附马,证正中劈邪也;狮驼国降三妖,小西天收黄眉,隐雾山除豹子,劈邪归正也。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西游有写正道处,有劈旁门处。诸山洞妖精,劈旁门也;诸国土君王,写正道也;此全部本义,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