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1. 顶点小说网
  2. 其他小说
  3. 明祀
  4. 127、小学生求问张璁
设置

127、小学生求问张璁(1 / 2)


();虽然事情已经定下,但风波却远远未止,科道以及百官弹劾张璁奏疏日渐争夺,每日弹劾奏本不下百本,上至内阁大学士,下至顺天府生员,各自交章相弹劾。

面对堆积如山的奏本,朱厚熜也没有留中,而是将重要国事,比如湖广武昌府水灾,北方蒙古袭边之事处理之后,将奏本一一批复回答,然后下发诸司。

面对油盐不进的朱厚熜,毛澄率领一干人等,再次伏阙请辞,言辞恳切,但朱厚熜不但没有同意,反而执意挽留,甚至给毛澄加少师、少保二衔,每日赐酒食以慰其心,但对于张璁的弹劾,却置若罔闻,多数之后只写一个“阅”或者“知道了”,遇到极个别讲理的,朱厚熜会将心里话写出,然后下发。

当然不止有弹劾张璁者,弹劾毛澄、杨廷和等人也不在少数,面对这类弹劾,朱厚熜不但将其留中,反而下诏申饬。

……

隆冬即过,季春将来,皑皑白雪早已褪去,积厚凝固的冰霜,业已消融。

涧溪流水淙淙,顺流直下,青山郁郁葱葱,争相斗艳,暖日折照不禁让人感到暖意十足。

春!

为一年之始,万物复苏,去岁掩藏地底种子,在此刻发芽生长,春意盎然的无垠大地,充满生机勃勃之色。

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均州、新郑县。

新郑古为有熊氏封地,后武王顺天应命,吊民伐罪,讨伐殷纣开宗周八百年基业,周宣王庶弟姬友封国于棫林,周幽王八年郑桓公迁都于此,因沿用旧号,又是新都,故而后世以此为名。

《明史·卷42·志第18·地理三·河南》云:「新郑府(开封)西南,元代属均州,隆庆五年七月改属……」

新郑南有大隗山,横跨疆域,犹如蟒龙环绕,跌宕起伏的丘峰成为新郑第一防线,潺潺拂过,养育新郑万千黎民的瀷水以此为源,一直汇聚颖水。

南边又有径山一道,峰峦叠嶂的丘陵,形成天然屏障,北边为滔滔不绝,一泻千里的黄河,泽被河南、河北两地无数良田。

又有溱水缓缓淌过,一直流向县南,与洧水汇合,绿水环绕生机盎然,是时早有家禽荡漾水面,捕食鱼虾。

时新郑县东,陈破的永新马驿内,张璁拿着一卷《礼记》细心研读,而一张陈年腐朽的桌子之上,还有一摞政务书籍,以及霍韬所写书信。

张璁虽然因“礼”而被贬谪,但心中没有半点怨恨,反而对于“礼”更加用心钻研,不仅《礼记》,还有历代大儒的《礼记》注疏,《汉书》、《李注后汉书》、《裴注三国志》、《资治通鉴》、《胡注资治通鉴》、《宋史》等等。

机会向来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哪怕张璁有着过目不忘的本领,但依然坚持不厌其烦的阅读这些,有关于“礼”的书籍。

“先生在吗?”

这时一个身高不过三尺三寸左右,长得膀大腰圆,头上刮着光头,只留着两个小发揪,穿着一身青色曳撒服的小男孩,手上拿着一本宋儒真德秀的《孟子》敲开驿站门扉。

张璁听到有人叫唤,当即放下手中书本,径直往外走到门外,将小孩领了进来。

“小子,你今天来找我作甚?”

将小孩领进来,张璁便自顾倒了一杯水,送到小孩面前,笑着说道。

“小子今天读《孟子》有一事不明,还请先生赐教。”

小孩先将书本放在桌上,让深深作揖,再行询问张璁。

张璁也好似习惯了,拿着书本边看边问:“你先说。”

“《孟子·公孙丑下·第七章》:‘……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