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1. 顶点小说网
  2. 其他小说
  3. 大清要完
  4. 90、第 90 章
设置

90、第 90 章(1 / 2)


赫德的办公室,占了江海关风景最好的三层。房屋面积巨大,宽阔的玻璃窗接纳了充足的东南方日光,将地上的丝质中国地毯照射出渐变的层次。

过去,这间办公室里到处摆放着无序的粗重家什,墙上挂满各种风格的油画,靠墙甚至有一个吧台,里面存着各色烈酒,以便让这个办公室的主人在微醺的状态下,俯瞰繁忙的黄浦江景,以及江中游弋着的万国舰船。

现在,这个办公室摇身一变,成了极简风格,除了必要的桌椅书柜,干干净净一尘不染,里面简直可以打一场壁球比赛。

大好的四方白墙壁,只挂了几张地图,还有职员行为规范。

两三个秘书干事目不斜视,专心工作,像机器人。

只有林玉婵一个女性生物,穿着浅色衣裙,梳着长辫子,因为紧张,略有坐立不安。跟整个办公室的气场格格不入。

更别提,她还拎个沉甸甸的包,里面是各种茶叶样品和文书文件。她环顾四周,觉得自己像个送外卖的。

------------------

赫德起身,推开窗户,让黄浦江上湿润的空气吹遍全屋。

他在窗边站了一会儿,才回身,看着林玉婵,说:“你方才告诉崔先生,你认识不少体面人家的女眷。”

林玉婵收敛心神,点点头,“我有组织每周下午茶。来的确实都是女眷。算不上朋友。都是客人。”

“都有哪些人?”

“嗯,《北华捷报》主编的女儿康普顿小姐,”林玉婵大大方方分享自己的客户名单,“英国宝顺洋行业务员巴特勒的太太,美国领事馆次等秘书费雪的太太,还有徐家汇女教士弗洛伦斯·奥尔黛西小姐……”

赫德点头。这些姓氏他大多也有所耳闻,知道她所言不虚。

林玉婵说着说着,冒出一个奇怪的想法:“你要结婚了?”

租界洋人社交圈子狭窄,要想在当地嫁娶,也是请同阶层的西洋妇女互相介绍。不然他突然问女眷做什么?

“缺少一位左右逢源的可爱妻子,的确是我的社交短板。这一点我会弥补的,但不是现在。”赫德挑起一边眉毛,婉转地否认了她的猜测,“都是夷人。你认识哪些中国官员的太太女儿吗?”

林玉婵眼望天花板,假装思考半天,才遗憾地摇头:“我的生意主要在租界,不需要和中国官员打交道。如果您能好心斡旋,促使大清收回租界的部分主权,我从下个月开始,每天给您介绍一位诰命夫人。”

赫德沉下脸:“海关是中立衙门,在我这里不谈政治。”

林玉婵心说,中立个鬼咧。

脸上纯真一笑:“哎呀,我开玩笑嘛。”

绅士怎么好跟年轻小姐发脾气呢?况且已经凶过她一次了,赫德只能把她这句大逆不道的言论抛在脑后,假装没听懂。

他慢慢整理墙边书架,忽然,从一个小匣子里,取出一个折扇,递给林玉婵。

林玉婵小心接过。

白玉扇骨,硬纸扇面,不用细看就知道是高档货,不是外滩上骗洋人的那种花里胡哨外销品。

她慢慢打开折扇,“啊”了一声,低头掩饰自己的脸色。

那纸上,乌黑浓墨,写着淋漓七个字。

“师夷长技以制夷”。

落款龙飞凤舞,她书法造诣有限,一时看不清字。但那名字下面盖着个巨大复杂的印章,可见书写人的身份。

赫德观察她神色,微笑:“林小姐对这几个字怎么看?”

林玉婵心里呐喊:我还能怎么看,这是晚清洋务运动的响亮口号啊!必背考点啊!

出自魏源的《海国图志》。这书从出版到现在也有二十年了,此前并没有引起太大水花。

但,在挨了几十年的打以后,朝廷上下终于有人意识到,中国不能再故步自封,守着“唯我独尊”、“天`朝上国”那点家底做梦。要正视现实,向洋人学习先进科学技术,才能抵抗列强的进一步入侵,给大清朝续命。

当然,“制夷”只是前期口号,后来清廷大概是觉得“制夷”这个目标太虚无缥缈了,提起来没劲,所以改成了“师夷长技以自强”,进而演化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但意思都差不多,就是在不放弃中华伦常名教的基础上,选择性地吸收那些“有用”的西方知识。

于是,大清朝头一次搞起了改革开放,工厂办起来,学校开起来,留学生派出去,西方人才引进来。蒸汽的黑烟头一次在中华土地上滚滚升起。垂暮的巨龙,梦想着用外夷的技术打磨自己的爪牙,重新站稳□□上国的位置。

当然,后来人们渐渐意识到,大清和列强的差距,仅仅“技术”二字是不能弥补的。如同瓢泼大雨里的危房,已经烂到了地基,仅靠补个房顶,能撑几时?

洋务运动搞得轰轰烈烈,效果虽然卓著,但同时喂养出一批贪官奸商,无节制地烧钱,损耗了巨大国力。洋务派引以为傲的北洋水师,甲午海战一朝折戟。这场野心勃勃的运动,终究也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这是后话。

此时此刻,在真正的、进行时的大清朝,骤然看到这句背过无数遍的口号,林玉婵觉得有点恍惚。

窗外操场上国旗舒展,玉兰树花开正盛。画满重点、被她翻烂的历史课本躺在课桌上。一阵风吹进教室,皱皱的纸张哗啦啦狂翻。

现在是同治元年,西历1862年,正是洋务运动的婴儿时期。

“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七个字,尚且不为大多数人多知。

------------------------

林玉婵平复心情,将折扇收起,笑着回答赫德的问题:“赠折扇的这位中国人,必定对您很是信任。”

不然,朝着一个洋人嚷嚷什么“制夷”,这不讨打吗。

赫德笑道:“去年我上京斡旋阿思本舰队之事,认识了总理衙门大臣瓜尔佳文祥。他对外国的东西很好奇,也很喜欢我。扇子是他赠我的。”

当然,这里面还有林玉婵一点小小功劳:靠着她一点馊主意,赫德转变策略,转而跟大清官员一起“以夷制夷”,各取所需,才得以凯旋而归。

赫德简单提一句往事,不再赘述,免得她居功自傲,再跟他蹬鼻子上脸。

“大清朝廷正在酝酿现代化改革。”赫德小心选择措辞,有分寸地透露着朝政动向,“我上了奏折,提出用海关税银,建立专门的外语学院,培养外交人才——毕竟像林小姐这样无师自通的语言天才是少数中的少数——他们同意了,开始着手办理。”

林玉婵心里砰砰直跳,小声说:“同……同文馆?”

《天津条约》规定,未来大清与各国的条约,需以英语、法语为正本,不能使用汉字,因此必须培养足够的外语人才,来应付日益繁重的外交事务。于是,清政府开办同文馆,为中国近代最早成立的新式教育机构。

——这是历史书中的总结。

赫德惊讶:“看来已经搞得小有名气了。可惜,别人对你提到它的时候,并没有顺便提到我的名字,对吗?”

林玉婵诚实地摇摇头。

同文馆,后来的京师大学堂,北师大、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好像确实没听说过,这些学校的校史里有罗伯特·赫德的一席之地。

“他们拿了我的关税银子,转而把我丢在一旁,说这尽管不是正统经学堂,但也是大清的学校,不许我介入校务。”赫德忽然从办公椅上站起来,双手攥拳,语调渐渐变成愤怒的爱尔兰腔,“我去信抗议过几次,但你知道他们的效率,一封信好几个星期,电报线也不肯架,一个最低等的官差也鼻孔朝天,需要用银子不断抽打才肯对你上心——也许是故意的。文祥禁不住我的催促,但他能给我的答复也是——过一个月再给我答复。”

赫德的办公桌上堆满了纸张。写了字、揉皱了的信纸,表明他为了这事已经心力交瘁。

林玉婵欠身,用目光表示深切同情。

无怪赫德今日选她当沙包。在同文馆的话语权上,他也是在“竞标”中被落选的那个倒霉鬼。

她顺着他的话说:“看来是真没办法了。”

赫德微微冷笑。他怎么会就此轻易放弃。

“文祥的夫人,如今在上海。我不知道她来干什么,但她会待一个月左右。我的情报告诉我,文祥夫人是个才女,他很注重她的意见。”

绕了一圈,终于说到正题。林玉婵恍然。

“你要走文祥夫人的门路。”

赫德点头。

“一个朝廷大员的嫡夫人,不会轻易接见外男,更别提鬼佬。”赫德在广东学的这个骂人词,毫无心理障碍就拿来用,立场十分可疑,“既然我来不及变出个社交场上的小黄鹂太太,我可否请林小姐试一试,帮我打通这个门路?如果成功了,茶叶竞标也不用争了,全给你。”

林玉婵点点头。她泡的红茶已经冷了。她微笑道:“赫大人,再试试我的绿茶?”

赫德是急脾气,听她说得这么悠闲,脸色已然黑了三分,深呼吸,点点头。

“快点。”

趁烧水的工夫,林玉婵琢磨这其中的逻辑。

------------------------

文祥夫人。一句枕边风的事。大清官场里手腕繁多,论歪门邪道,这只能算初级。

但是……

她耐心倒掉第一遍洗茶水,字斟句酌地问:“赫大人的本职在海关,同文馆的事……与您工作相差太远,充其量只能算蛋糕上的巧克力碎,值得您费心争取吗?”

赫德望着那杯绿茶,没动,脸色发暗。

“林小姐不妨直说,嫌我手太长、管太多了,是不是?”

林玉婵笑道:“不敢。我又不是朝廷,管束你又没钱拿。”

赫德的野心已经一丝一毫地显露出来。上次阿思本舰队的事,就是他热心揽过,一番惊险操作,带来巨大回报。

他尝到甜头,这才开始插手同文馆。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