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大夫们以为王安石无意功名,不求仕途,遗憾无缘结识;朝廷屡次想委以重任,都担心王安石不愿出仕。
朝廷任命王安石与人同修《起居注》,王安石辞谢多次才接受。
不久,王安石任直集贤院、知制诰,审查京城刑狱案件,朝中士大夫都引为盛事。
王安石在京任职期间,朝廷规定舍人院不得申请删改诏书文字,王安石认为立法不该如此,据理力争,得罪了王公大臣。
从这一点看,我们就知道王安石是个非常正直的人。而正直的人,想要在复杂的官场中搞好关系,那是万难的事!
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王安石因母亲病逝,遂辞官回江宁守丧。
宋英宗在位时期,屡次征召王安石赴京任职,他均以服母丧和有病为由,拒绝入朝。
这时的王安石,给人真的是一种难得的人才,是宰相人选。
不过,有一点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那就是,他不是善于团结大臣贵族的人。
这一点很重要!
任何想干成大事的人,都要懂得变通,懂得去稳住人心,然后,才能干你想干的事情!
人心未稳,就想干大事,动到那么多人的利益,真是难矣!
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宋神宗赵顼即位,他久慕王安石之名,当下起用他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
自此,王安石深得赵顼器重。
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四月,赵顼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召见王安石。
王安石提出“治国之道,首先要确定革新方法”,勉励神宗效法尧舜,简明法制。
赵顼认同王安石的相关主张,要求其尽心辅佐,共同完成这一任务。
他对王安石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觉得自己要是早用这个人才,国家早就兴盛其来了!
《诗经》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当初都那么美好,可惜,都保持不到结局······人生若许如初见······可惜,没有若许。
王安石随后上《本朝百年无事札子》,阐释宋初百余年间太平无事的情况与原因,指出当时危机四伏的社会问题,期望赵顼在政治上有所建树,认为“大有为之时,正在今日”。
赵顼也雄心壮志,想着成就一番伟业。他听了王安石的话后,心潮澎湃,想着马上就把国家治理好,想着自己马上成为伟大君主,甚至是千古一帝!
于是,轰轰烈烈的“熙宁变法”,由此展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