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1. 顶点小说网
  2. 其他小说
  3. 北雄
  4. 第1722章考房
设置

第1722章考房(1 / 2)


考房就是一个单间这和江陵文院中差不多。

到了这里许圉师就安定了下来四处打量了一下看见塌上有新的衣物。

许圉师拿起来瞅了瞅摸了摸手感自然和他身上的衣服没法相比质量也就那样吧却不得不先换上新衣把自己的衣物叠好出门交给外面巡场的礼部官吏。

那人当着他的面抖开衣服仔细翻了翻主要是看看他有没有在自己的衣服上写些什么。

都是防止作弊的手段许圉师暗自翻了个白眼心中颇为气恼礼部的人太没礼貌了总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实际上今次科考之严格是许圉师无法想象的到的。

考场之中督查寺的官员昨日便已入驻由侍御史高士廉掌总京试期间巡场的官员不光有礼部的人督查寺的官吏同样在其中担任职责。

一旦察知有何舞弊的行为立即便会上报朝中进行严厉的追责和处罚大理寺和刑部也都在等待通报准备参与协查。

元贞三年的科场泄题桉在这个时候就不是什么秘密了这也是李破不认为能够在此次科考当中发现蛛丝马迹的原因之一。

一旦摆在明处追查那些使了手段的人必然也就不敢轻举妄动想要破了三年前的桉子还是得另辟蹊径。

…………

许圉师今年考的是明政科这是今年新开的一科靠的是处理政务的才能政务上细分下来又有六个科目对照的正是朝中的六部。

所以今年大科为九小科数十这是礼部事先就交给士子们让他们做出了选择的。

元贞四年第一次京试的时候参考明经科的人数最多那会人们沿袭的还是前隋时举办科举的思维觉得明经科的进士出来之后最受人尊重也会得到朝廷的重用。

可惜事与愿违杏林宴上明法科的头榜进士坐了上位明经科的进士差点沦为末座。

朝廷的态度一下就表明了出来皓首穷经之人不会得到朝廷的看重。

后来的士子们踏着前人的肩膀一下便认清了现实讨论之余尽都认为大唐立国不久需要的是治世之才通读经史的人也许在文坛上会得到相应的地位可在朝廷眼中却并不能有利于国事。

如此一来今年准备考明经科的人立马人数锐减明经科的题目本来就难也是原因之一所以今年明经科一下就变得冷清的不行。

反而是许圉师报考的明政科人数多到许圉师都感觉到有些后悔的地步。

大家都知道朝廷务实那么想要入仕的话明政科这个新的科目自然是广受欢迎竞争比之前的明经科还要激烈几分。

今年考算科的人也不少那些大多都是准备以后跟算盘子打交道的人。

明法科的盛况是大家都能猜到的上次明法科进士被许为状元就是明证明法科考出来的人不管怎么说都会大有前途。

其他新增的科目也一如大家所料都是和实务相关显然朝廷考校的绝对不是你在文章和诗词上的造诣而是你在实务上的才能。

以后明经明史明书这样的大科可能会越来越受冷落。

许圉师觉得这样的趋势对于读书人来说并不太好读书人先要开蒙开蒙阶段过去之后就要进学这个阶段大家接触到的肯定是四书五经之类的学问。

之后到了深入的阶段人们从少年也就过渡到了成年可以从经义史册中体会到一些深奥的哲理了。

按照以前文人的习惯此时大多数人都会就此深入下去从前人的智慧中汲取营养只有少数人会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者是受家学影响旁骛于其他。

正经的读书人就会觉得这些人不成体统少了毅力不能在正道之上走下去入仕之后肯定走不了太远。

隋唐之际这种思想还不算深入毕竟贵族子弟天生高贵他们能走多远可不是读了多少书本能够决定的了的。

比如许圉师读书不成的话就从军就算自己没什么本事也有他的几位兄长照拂等他能自立门户了你再瞧一瞧你读的书是多可你就是升官没人家快。

唐初就是这个样子许圉师觉得朝廷过于偏重于实务并不是一个好现象通读经史的那些人就是比旁人懂的多却被朝廷如此轻视入仕都比旁人难的话那大家进学的时候该读什么书呢?

抛却经史的那些人当了官又是一副什么样子?知礼否?知世情否?知古今否?知忠义否?

所以他……干脆的选了明政科……准备先当了官再说。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