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扶苏还遇到了罗马共和国的人,甚至和一位长老院的人认识。
罗马共和国,扶苏竟然跑了那么远。
羲和有种吉量跟着去了的错觉。
不得不说,扶苏的帛书更加有趣。直到秦朝来人召回,扶苏继承皇位。当时蒙恬等人回来贺喜时,扶苏将其中一颗丹药分别给了蒙恬蒙毅,剩余两颗在临走前留给了儿子。
登基之后,帛书的内容就变得和赵政一般无二,不同的是总会对国都外的世界充满怀念与期待。扶苏没有怨言,只是忍不住的回忆起最初自在的日子。
于是,扶苏看天下风调雨顺也无战乱,干脆就自封太上皇退位给了儿子。
在众人劝不得也来不及的时候,扶苏一溜烟的跑远了。哪怕后来敌军靠近边境,扶苏最后一封帛书都不曾后悔。
唯一的遗憾,是她没有亲完了看到他的儿子。
但秦三世留下了帛书,并且这人和行事作风一般,字迹随意寥寥。帛书写的像羲和的随笔日记一样,连哪个宫女胖了门前的花儿死了全都说。
总而言之满是废话。
羲和自觉的躺到床上,结果帛书一卷皆一卷的看下去,发现秦三世是极有意思的人。他幼年是赵政教的,太孙之位更是赵政亲点,但是后来他跟着扶苏跑了,看尽了天下之大后,反而觉得秦朝国土辽阔但不过是天下一隅。所以他立志自己当一个守成的皇帝,反正江山在此不埋没祖宗就好。
战乱和小国夹击出乎他的意料,养尊处优的他想了两天,掰点心玩的时候盯着掉下的碎末笑了笑。
对比匈奴等和小国的实力,再想当年所闻所见,秦三世大手一摆,搬家!
搬到下面气候温和的好地方去,宫中有用的东西全都收拾起来一毛不拔就跑。
一空殿,谁会搭理?
后来横空出世一个项羽烧了宫殿,秦三世十分不屑,觉得他脑子不好使,还特意在帛书上巴拉巴拉的说不停。
秦三世的舍得和不封建,当时得到了许多的讥讽怒骂,但事实不过几年,天下百姓能跑的都跑到了秦国国土上。所谓汉国,也只是上面的北方一块罢了。
为此,帛书又是得意的洋洋洒洒。
羲和看的津津有味,一一看来。这毕竟是别人亲笔所书,所以看的不算潦草,以至于还有小半时天色已经亮了。
随意的伸个懒腰,抽看最底下的帛书,发现尤其的新。
羲和有点不明白赵政和扶苏怎么交代的后人,一个个威严慎言的皇帝没有丝毫包袱和遮掩,国家大事宫中小事都要说。最奇葩的是秦国第二位皇帝,竟然是个邹忌一流的男人,整日里顾影自怜,还腹诽嫌弃自家皇后贵妃都不好看。
更甚者有些写着写着,夹杂上才入学的字迹,并表明自己是秦始皇的第六代嫡孙赵光。因他生来聪慧又身形魁梧,所以很早被封为太子。而他成为第二个以太子身份且年纪最小的写帛书者的原因,是因为他不太爱读书写字,所以这封帛书是父皇逼的。
羲和打开下一封,便见赵光展信道,先生,孤又被逼着来了……
童言无忌,看得羲和忍俊不禁,直到张楚提着饭来这才起身去。还没用午饭时,羲和就把该看得都看了。将床头的一袋秦半两等钱拿出来,又将所需的包在包袱里,羲和将自己留在了藏书三楼呆了几天,走得最后一天参加了每月大会。
场上也一度的惊叫连连,羲和笑着说了几句,便和李正道明今日就会动身出门。
李正对此不意外,“先生若是去了秦国,皇上一定会扫榻相迎。”
羲和会心一笑,末了从包袱里拿出钱来,“这个钱在秦国还能用吧?”
李正摆手,“这钱早在迁都南下就不能了,皇上为了纪念,又特意打了新的。”
“……”
羲和脸色平静,默然上车走了。
“先生的车不一般,帛书快些送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