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对于空天飞机的发动机项目,他更倾向于混合动力——前半段在大气层内部的时候采取喷气式发动机工作,等到高空空气稀薄的时候开启火箭发动机。虽然这增加了机体的复杂程度,但是对于空天飞机的其他方面是友好的。
并且无需火箭带动前半段,对于空天飞机来讲,也会减少因为机体与火箭链接方面的原因所造成的事故。
当然具体方案还是需要通过论证模拟以及预知的判定之后,才知道是否合理,现在说这些为时尚早。
将事情安排的差不多的他,又开始关注新的项目,那就是核聚变工程所用的材料。实际上之前就已经有了苗头,一种在常温下能够极限接近超导的材料已经在材料实验室中诞生了,但是极限接近不代表它就是,一旦工作起来,这一点细微的差别可能就会造成极大的影响,为此材料实验室研发子材料的小组已经全力开动,准备将其做成真正的超导材料。
但研究工作并不顺利,原本以为有了这种材料作为打底儿,想要研究真正的常温超导材料也会比较顺利,然而现实就是连改进的方向他们都没有。
不光他们,包括徐光亮这里也没有,因为现阶段是他们所猜测的各个方向都是错误的,因此预知之后,所得到的结果也是没法达到设计要求。
因为这个原因,他准备自己动手,要知道他本身还是一名材料学硕士呢,虽然这名头可能有点假。
想到就做,为此他立即展开预知,查询这个材料是否能够经过研发升级变为真正的常温超导材料,结果是不能!
就这个结果而言,他还是有些预料的,要知道研发小组的人不是酒囊饭袋,他们所猜测的各个方向都是有根据的,然而这些方向都是错误的,很有可能的原因就是这种材料只能无限接近于超导材料,而不能成为真正的超导材料。
既然这种材料已经确定不能成为真正的常温超导材料,那么又该用什么作为基础去做常温超导材料呢?
对此徐光亮列了几个方向,比如说从形态来讲,固体,液体,气体这三种形态,哪一种能够做成查找材料呢?预知的结果是这三种都可以。
而后他又预知哪一种研发起来更容易呢,结果得到的答案是液体,这个结果有点出乎意料,但也不是不能接受,科学研究谁又敢说,到了最后的结果出来之前,那个才是正确的呢?
液体更容易研究,但不代表着固体不可以,只是相对于液体而言,它的研发更难而已,而气体则是最难的,具体原因他也没有细想,毕竟怎么想气体这玩意儿它用于核聚变总感觉不靠谱。
液体最好研究,那是否就要去研究液体呢?他思来想去,最后否决了这个想法,原因就是液体如同气体一样,形态的不固定,在连接方面就会出现问题,因此他否定了液体这个形态。
最后问题还是回归到固体材料上,那么问题来了,哪种材料才是常温超导体的基础材料呢?
思来想去,他突然想起了纳米碳管。当然纳米碳管并不是超导材料,想起它来,不过是因为灵机一动罢了,并不代表什么。
处于试一试的心态,他用预知试验了一下,结果发现纳米碳管竟然真的可以作为超导材料的基础材料,这让他非常奇怪,要知道那因为餐馆的研究很多人都在展开,但从没有说过纳米碳管还有可能成为超导材料这种说法,不过预知能力是不会骗他的,所以他非常感兴趣的想要找到到底,怎么才能使纳米碳管变成真正的超导材料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