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1. 顶点小说网
  2. 其他小说
  3. 我们画风不太对(种田)
  4. 17、谁还不能拜师了
设置

17、谁还不能拜师了(1 / 2)


卫攸放假,最先受到影响的是林衍。平日里两人都在一起,休沐的时候卫攸回家,林衍去姑父家,没怎么分开过,突然间卫攸就请假了,他还觉得空落落的。

以前的卫攸让他觉得害怕,而在的卫攸对他还挺好的,还让他养成了学习的习惯,即便卫攸不在,也下意识地好好读书。他要是真能考上进士,也算是给林家光宗耀祖,不会丢了父母的脸。

李博士知道卫攸不来,甚至还觉得理所应当,看吧,浪子回头什么的是很难的,卫攸到底还是个纨绔啊,这就开始请假了,还好几天。但他明显忽略了,派人来请假的是卫邕。

放假的卫攸一点都不轻松,他坐在书案前,南山跪在一边专心给他研磨,十分期待自家少爷能够写出什么来。但是卫攸实在是难做,写思想成熟的文章他当然可以,他以前也关注过国家大事,熟悉历史,对于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

但问题在于,如今的卫攸不过是个十七岁的少年,长安都没出过,如何知道这么多?就算这些时间他跟着卫尚书和卫邕补过课,补的内容也不算多,这玩意肯定要过卫邕的手的,他可千万不能露馅。

卫攸搜索枯肠,想着大一的新生们是如何写论文的,模仿着他们来写文章。但是又不能写得太幼稚,必须要突出亮点,要不然怎么能打动先生呢?

南山看着卫攸一笔一划地写起来,还真的写出了文章,心想着十郎真是争气啊,到如今不过发奋学习半年,已经能够做文章了,不愧是五郎的弟弟,脑子聪明,以前只是不学而已。

除了南山天天看着卫攸,尹姨娘知道卫攸专心写文章,还亲自下厨给他做了补脑的汤来。卫攸喝着他娘做的汤,心想着……她还不如去舅舅家呢,他娘的手艺没问题,但这个汤的原料很有问题。

当然,他绝对不会说的。

煎熬的时间过得也很快,卫攸用了六天的时间凑够了十几篇文章交给卫邕,卫邕也从他爹那里寻到了合适的送给陈宥之的礼物。卫尚书刚知道此事,还差点动怒,不过听卫邕说是陆家那个老二挑衅,便没有怪罪卫邕。

凭什么他儿子不能找个好老师?

卫尚书也看了卫攸的文章,觉得这个儿子可以好生培养,于是以后也经常给卫攸开小灶,这就是后话了。

第二天,卫邕先是投了拜帖,附带着他精心挑选的弟弟的文章,让人送到陈宥之府上。他本还想着可能要等两天,陈宥之这人不算清高,看在卫尚书的份上,也应当见他一面。却没有想到,当晚陈宥之便派人来邀请卫邕带着卫攸过府一叙。

“你说,你是用哪篇文章打动了陈先生的,他竟然这么着急要见你?”第二日一早,卫攸跟着卫邕坐着马车来到陈府,陈家人丁单薄,陈宥之只有一儿一女,宅邸也不算大,他们来的时候,门口还有不少人正等着,想要见陈宥之。

“可能是关于边关形势的那篇?”卫攸道,这篇讲的是当今的军事制度,例如说边地的各个节度使,他还特意请教了卫尚书。

“我是想,那个陆家老二是从辽东回来的,对于边关的情况肯定了解的很多,也许他就是以此来打动陈先生的,毕竟当年陈先生就是在辽东作战,打退了高句丽,和节度使可能也认识。”

卫邕给卫攸分析过陆元澈的身世,没想到弟弟竟然能够想到这些,心下赞赏,越发希望弟弟能够尽快考上进士做官。他兄弟虽多,能够帮得上自己的太少了。

在卫邕所讲的故事中,当年考上进士的陆相被陆元澈的外公看上,将女儿嫁给了他。初时听说他们两个很是相爱,他们是邻居,也经常看到夫妻两人同行。

没多久,他们生了大儿子陆鸿,这时还相安无事,但到了陆鸿五岁的时候,他母亲突然和陆相和离,回到辽东。

到底是为什么卫邕也不知道,他爹或许知道,但他不会和儿子说这些事。在他们和离后,陆相有一段时间脸色都不太好,还病了一场。

后来呢,就听说和离后陆鸿的母亲就发现自己怀孕,又生下一个儿子,没送回来,而是养在辽东,这便是陆元澈。

他母亲没有再嫁,一直在家中,直到四年前病死,陆元澈为她守了三年丧,去年方才回到京城,住进陆府。

陆元澈的外公和舅舅都是武将,镇守辽东,对于军事的了解肯定很深,又有经验。陆元澈也就是因为此才打动了陈宥之,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陈宥之过去和他外公做过同僚,他念着旧情。

陆元澈写的那篇文章,要是交给别人,肯定会被批判为文笔极差,甚至都不想看。但他上辈子的职业决定了,他是非常有深度,也很有见识的,特别是对于政治,要比卫攸敏感的多。

卫家兄弟两个下了马车,被接进府中,到了客厅,就看到陈宥之已经在等他们了。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