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1. 顶点小说网
  2. 其他小说
  3. 后来我成了团宠太子
  4. 63、文斗
设置

63、文斗(2 / 2)


褚琰爽快道:“可。”

所谓擅长策论,说的乃是朱廷那事。

但毕竟大家都没亲眼见到褚琰谋划的过程,都是从李凭瑞口中听了来龙去脉,故而敬佩者虽有,不当回事者也不少。

再说策论和计谋听着相似,本质却不同,前者议的那可都是实政。

先不说安王在封地这一年远离朝廷、于时事上荒废多少,就说邓辉等人寒窗苦读,又是名门公子,还已为官大半年,那可是最熟悉这些事的,安王怎么看也赢不了啊。

邓辉又道:“如今北齐最主要之事,莫过于南征,今日便论这南征之策。”

话音一出,李相、柳岐、梁冶等一众人的视线都投了过来。

邓辉有点心惊地想自己是哪里说错了吗?为什么他们看自己的眼神都这么诡异。

褚琰笑了一声:“好啊,不过南征之策牵扯甚广,真要论起来,三天三夜也论不完,你总得选其中之一吧。”

邓辉:“殿下说得是,那便论南征之利。”

褚琰打断道:“壬亭侯去年便率军赴边,半年后打过几场试战,粮草马匹源源不断送抵惠州,至今正式开战不过两三月,大军已逼近金陵,势不可挡,更无可能走回头路,你现在才来辩这南征之利?”

邓辉一时汗颜:“这……此题虽已过时,可现在乃是文斗,拿来一辩倒未尝不可……”

“不可。没有意义之事,一辩再辩,只是浪费时间,毫无益处。你若要辩南征,那粮草、军情、兵法、后勤、百姓、统一天下之后如何处置南晋皇族与朝臣、如何劝降淮北、如何休养生息、如何安顿受苦受难的南晋百姓……分明有这么多之事可辩,你却只提那毫无悬念、辩无可辩的南征之利?小邓大人,不是我说你,你这脑子里,总不能永远装着过去之事吧?”

邓辉简直无法反驳,他觉得完全没有问题,只是一个小小的文斗罢了,谈一谈过去的议题不是常有的事吗?怎么到了安王这里,三言两语就被他说得这么严重了呢?

“臣……臣只是脑子里先想起了这个,便顺口一提……”

褚琰故作吃惊:“什么?哎呀呀,小邓大人,这么多要紧事摆在面前,你先想起的却是这个?你以往站在朝堂上,听人论南征一战时,该不会也净想这些无关紧要的事吧?”

“……”邓辉深吸一口气,连忙道,“殿下说的是,那便论晋民安置一事。如今壬亭侯攻下永定仓,本是好事,但侯爷未免仁慈,竟直接将永定仓之粮发放于百姓。安抚百姓的确是必要之事,可永定仓里的都是军粮,乃是未来行军之本,若是发给百姓,日后粮食不足,岂不是要耗更大的力气运粮过去,到时候只会损失更多。”

褚琰皱了皱眉。

这邓辉听起来是在论粮,却还暗暗踩了柳问一脚,发军粮于民是柳问和褚琰共同的主意,承兴帝也认了的,但若是没有承兴帝同意,这的确是死刑,只怕父皇若真被他说动,便会对出了这主意的柳问不满。

当然,褚琰知道承兴帝不会那么容易被说动,因为发给百姓的那些救济粮,会用荆州粮仓里的十万石来补。

他问道:“那你觉得,若是不开仓放粮于民,那又如何济百姓?”

“不济。”邓辉说得斩钉截铁,“自古从未有战中救济他国百姓的说法,何况晋民如今日子虽苦,倒也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如今将士们在前线正是关键时刻,理应心系战况、避免分神才是,安顿晋民,应等战胜后再谈。”

褚琰笑了:“难怪小邓大人方才能说出北齐最重要一事乃是征战这样的话,我北齐以‘仁爱’治国,什么时候战争越过百姓,成了最重要之事?”

邓辉听他这么说,只觉得他无法反驳自己,才强行诡辩,顿时扬起下巴,一副胸有成竹之态。

“小邓大人怕是忘了穷山恶水出刁民,就算他们确实未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可你别忘了,那是在南晋的迫害下保存下来的生机,是以众民再怨恨南晋,一旦出了事,也不会觉得是南晋逼死了他们。可若是齐军过境期间,有人饿死冻死,那便都成了北齐的错!”

“小邓大人一张嘴,便认定南边的百姓尚有自足之力,乃是估测不足,情有可原,可行军路上,任何风险都应避免。选在此时开仓放粮,恰是趁着此时大捷,前线安稳,为日后攻打金陵淮北二地做准备,否则将来激战之中出了饥荒,大军无法顾及后方百姓,若是出了民乱,甚至是瘟疫,又当如何?”

邓辉怔怔地说:“倒也未必会如此严重……”

“也未必不会如此,古来多少战役败在失德于民上,败在错估形势上,小邓大人博学,应当不用本王给你列举一番吧?”

邓辉怔愣不语,褚琰便只好叹一口气,替他列举。

在场多数人都听懵了——这……这还是安王吗?不过两年时间,他会背四书五经不奇怪,可种种典故手到擒来,那就很不可思议了。

何况他那哪是不了解时事的样子啊!他分明了解得不得了!安王一年不在朝堂,到底是怎么知道这么多的?

而且这……不知是不是他们的错觉,安王虽然在一本正经地引经据典,听起来却总觉得他是在借典故骂人。

良久后,承兴帝的声音打断了褚琰的滔滔不绝:“琰儿,说得在理。”

承兴帝一开口,那就是定了褚琰赢下这局。

褚琰遗憾地住了嘴,喝一口水润嗓子,觉得还没骂过瘾呢。

邓辉好不容易才回过神,悻悻地低着头,不敢去看承兴帝的神色。

方才褚琰说的每一句话都不利于他,就怕此时自己在皇帝眼里已经没什么好印象了。

他不由得回想自己到底什么时候得罪安王了,若这是寻常的文斗,安王可没必要这样害自己吧?

第五局当由两方抽签决定谁来出题。

褚琰早就让新晴在签上做了些手脚,顺利地抽了个空签,此局仍是邓辉出题。

邓辉此时已经心不在文斗上了,走神了许久,才定下了对弈一局。

他心想,安王便是再怎么神,也不可能连棋术都能赢过自己吧。

然而却是他自己心神已乱,棋下了一半,便落入了褚琰的圈套。

褚锐在一旁看着,有种淡淡的快感:“终于有人感我所感了。”

杨知行站在他身边,抚了抚胡子:“哦?殿下此话怎讲?”

褚锐叹道:“我大哥入南书房研习的第二日,我与他约好赌棋,他便花了七日功夫研究棋谱,然后赢了我。”

他声音不大,但是邓辉却听见了,他手不由得哆嗦了一下,又下错一步。

如此形势再不可逆转,褚琰轻松赢了他。

邓辉正盯着棋盘怀疑人生的时候,褚琰还有心情开玩笑:“这局,我三弟当居首功啊。”

褚锐:“……”我不是我没有我不是故意的。

柳岐两只手撑在赌桌上,歪了歪头:“这样你们也只能算是平局而已,那这些银子,又都是我这个庄家的了?”

众人纷纷用麻木的眼神看着他。

现在还有谁不明白呢?

安王妃才是最大赢家。

柳岐摇摇头道:“这不好吧,也不能只有我一个人赚啊,要不,你们再加斗一场?”

褚琰笑着看他:“哦?那你说比什么?”

“嗯?我出题啊?我确实有个想法,不过……”柳岐四周看了看,“大家都不反对吗?我出题可是会偏向安王殿下的。”

众人笑眯眯地对他说:“王妃请。”

众人内心:你都说了你想出题,我们还能驳你的面子吗?总归都是你赢,呵,虚伪的男人。

柳岐想了想道:“那便这样,小邓大人,你在纸上随意写下一百个字,然后让安王用一炷香的时间过目,再由他默写。若他能一字不落地默写出来,便是他赢,若他不能,便是你赢。怎么样?”

众人:?

本是同床人,何需狠如此。

一时的震惊过后,众人也回过味来了。

柳岐此举只有两种可能,一是用这种不可能做到的事化解尴尬,俗称做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还能顺便让陛下把钱赢回去一些。

二是安王真的能做到,所谓比试是假,一展才能是真。

众人还是比较相信是第一点,却又隐隐期待着看安王到底能不能做到。

邓辉此时已经觉得无地自容,他也算天之骄子,可却败在了他看不起的人之下。

那些向他投来的目光,他都觉得是在嘲笑自己。

他也总算知道第二局为什么褚琰会输,第三局又为什么故意选了并不擅长的诗。

安王让自己处于绝对的劣势,让他以为胜券在握,同时连着两场都是他出题,又让他败在了他自己出的题下。

如此一来,可比自己从头输到尾还要诛心!

羞辱!对,这一定是羞辱,安王从始至终就是针对他的,这个文斗就是一个圈套,安王不会给自己留面子的!

邓辉笔顿在半路,迟迟下不去。

同伴见状,替他接过笔,把那一百字写完。

褚琰斜斜地靠在椅子上,似是已经感到无趣了。那张纸他只看了半柱香的时间,便递给柳岐,道:“我这把字,就不拿出来丢人现眼了,我直接背,诸位可仔细看好。”

柳岐便将那张纸举在众人面前。

褚琰语速平稳,连一丝停顿都没有,就这样从头背到了尾,离那张纸稍远些、不得不仔细辨认上面的字的人,甚至有些跟不上他的语速。

最后一字落下,全场鸦雀无声。

良久,只有褚锐感慨了一句:“当年大哥便是这样,只看过几眼,便将捣乱后的棋局复原了。”

百来道目光同时射向他。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您不早说!

此时所有人都意识到,大年初三,皇宫一宴,不是年节宴,不是安王的加冠宴,不是君臣同欢之宴。

而是褚琰的成名宴。

作者有话要说:我忽然想起去年的农历年我也在写过年的情节……

提前加更~明天除夕我就只更一章啦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