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叶将那两张碎的凉皮切成条,放了少许盐和醋,又将昨天炒好的芝麻、花生碎,还有辣椒油拌上,又将李善地今早刚买回来的绿豆芽用开水烫了,放了一些,搅拌均匀后,让家人品尝。
刚才李叶拌的时候,那香味已经勾起了一家人的味蕾。等到每人分到一些后,都迫不及待地狼吞虎咽起来。李善地恨不得将自己的舌头都吞进肚子里,李善时吃完后辣得伸着舌头直哈气,却是嚷着还要吃,说自己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比过年吃的饺子还要好吃一百倍。
这时李善地看李叶的眼光已经有些不对劲儿了,大妹妹怎么知道的越来越多了,都让他怀疑她还是自己的妹妹吗?
李叶这一次买了五斤面,一共做出了25张凉皮,除了吃了的两张,还剩下23张,加上各种调料还有碗筷,一共装了两个筐子。
李善地帮李叶挑了,兄妹二人一起赶到县城。
到了县里,正好是吃中午饭的时候,李叶找了一个地方,摆好了摊子,就开始吆喝起来:“陇西凉皮,又香又辣,好吃得停不了口啊!”
很快就有人围了过来,很好奇地问,什么是凉皮。
李叶就现切了一张,拌好了,每个人让免费尝一口。
本来她是想分成小份的,可惜没有那么多碗,好在人们并不在乎大家共用一个碗,一人一口尝了起来。
吃过的人表示好吃的很,很快就有人问多少钱一碗。
李叶说:“五文钱一碗。”
将乐县是大县,来县里采买东西、办事的人不少,听说只要五文钱,所以买的人很多。
李叶的凉皮很快就卖完了,除去给人尝的那一张,22张凉皮,一共卖了110文。
李叶拿这些全部买了白面,一共18斤3两。
回去的路上,李叶很兴奋地给哥哥算着帐,一斤白面大概能做出5张凉皮,一张凉皮卖5文钱,五五二十五,白面6文钱一斤,加上调料算一文,一斤面能赚18文。每天做10斤面的话,一天就能赚180文钱。
李善地在一旁应和着,等李叶说完,他才问道:“小叶,你这都是从哪儿学的?你怎么知道这么多东西?”
李叶顿了一下。刚刚还沉浸在赚钱的幸福中,突然被问到,她有些措手不及。
好在,昨天母亲问她这个问题时,她就想到了哥哥肯定也会问。她就把爷爷的书又翻了一遍,记得其中有一本书叫《京华风物考》的,她大概看了一下,知道是有关各地风俗与见闻的。
李叶看过这本书,却只看了前面一小部分。每天都有活儿干,晚上又没有灯,她实在是没时间看。所以她并不知道后面有没有关于凉皮的事,她就随口说了这本书。
“这书的哪一页?上面还有什么有意思的事?”李善地问。
“哪一页我也不记得了,就是有一次偶尔翻到了,看见陇西有一种小吃叫凉皮,我就记住了。这书我也没看完。”
反正李善地也没多少工夫看书,等他看完了,要是侥幸找到凉皮更好,要是没有,自己就说是记错了,再说一本别的书。
李叶的打算就是糊弄。
回家后,王氏和李老实见卖凉皮真的能赚钱,也都很支持。第二天,李叶在王氏的帮助下,做了十斤面的,50张凉皮,与李善地一起,赶到县里卖。
还是昨天的地儿。旁边卖烧饼的很是欢迎她们,因为李叶的凉皮,他昨天多卖出去好几个烧饼。
卖烧饼的是一对老夫妻,老大娘悄悄地告诉李叶,在这条街上做买卖得拜山头,每个月交一定的钱,不然就不让卖。昨天收钱的人没来,是李叶她们运气好。
李叶早就料到,会有人收钱,听老妇人提起,就赶紧问:“是官府的人收?还是街面上人的收?”
老妇人一看李叶什么都不懂,热心地给她解释道:“像我们这样,有铺面的,每个月要向官中交一些钱,像你们这样,没有铺面的,不用交官中的,但是陈二爷会叫人来收钱。收多少看他老人家高兴,像我们家儿子认识陈二爷手下的一个兄弟,每月就只用交80个钱。”
“哦,我明白了,多谢妈妈。”李叶谢过老妇人,心想,看来这个也是要讲关系,看面子的。
老妇人一个月80,一天合下来,也就是不到3个钱。自己没关系,多交一点儿,一天5个钱,最多10个,也还是能接受的。
李叶今天的生意开张的也不错,由于她的凉皮是整个将乐县独一份,价钱便宜,味道又好吃,所以买的人不少,还来了不少昨天的回头客。
很快就卖了20多张。
正在这时,街面上来了四个身穿黑衣短打的人,手中都拿着家伙,横排成一排走了过来,几乎把街面都堵住了。
走到李叶摊子前,站住了。
李叶一看来者不善,知道这是收保护费的来了,忙迎了上去。
“几位爷要不要尝尝我的凉皮,又爽口,又好吃。”
为首的一个,头上带了帽子,背着一个棍子,打量了李叶一眼,拉长了声音说道:“听说街上新来了一个卖凉皮的,怎么,不懂规矩是吧?”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李叶忙点头哈腰,做出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大.爷您见谅,我一个乡下丫头,刚刚才听说要去找陈二爷拜山头的,可是,我两眼一抺黑,也不知道到哪儿去找啊。这样吧,您说怎么办,我都照办。”
那黑衣混混儿没想到李叶还挺会说话,一拍手,嘿嘿一笑道:“好!爽快!那你就一天交50个钱吧。可别说我欺负你,这可是最少的了。”
“啥?50个钱?”李叶眼前一黑,她一天才能赚几个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