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1. 顶点小说网
  2. 其他小说
  3. 田园闺色
  4. 10、第十章
设置

10、第十章(1 / 2)


待顾疏与姜锦花走后,杨东阳这才为夏承保引路,“夏公子,再往前走几步便是杨家了。”

说来也巧,今日进城得何公子引荐,认识了夏家少爷。这位夏少爷竟愿与他交好,这对杨东阳而言是莫大的机会!

“那丫头是姜家的?”

杨东阳一诧,不明夏承保为何提及姜锦花,“那丫头是姜家的三丫头,平日很勤快,听婶子讲,她是个利落人。”

“姜家很穷吗?”夏承保打着扇子,眼里闪过微光。

“穷,一大家子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嗯。”

夏承保再一收扇,穷啊,穷便好办事多了。

方才杨东阳与顾疏交谈时,他时刻都在留意着姜家那丫头,她的那一双眼睛,可真的是好看极了。

他这个人无大爱好,就好收集世间至美之物。

夏承保又勾起笑容,眼里满是势在必得。

另一边,顾疏和姜锦花一同走在回家路上。

姜锦花问:“顾大哥,纳兰少傅是何人呀?”

听顾疏一提纳兰少傅,原本嚣张的杨东阳竟都不敢与之相较,那人是有多厉害,姜锦花愈发的好奇了。

且顾疏还提到,“与纳兰少傅并屈双才”,莫非那位纳兰少傅十分有才?

可她到这里几年,却从来没听说过这号人。

顾疏侧头斜目,姜锦花睁着一对明亮大眼睛,她的眼睛好似会说话,她在好奇,也在等着他开口。

顾疏有些不自在地握拳在唇侧一咳,略微别扭地开口:“纳兰少傅是大和国之人,是大和国国君钦点的状元郎。纳兰一族当年只剩他一人,他并无显赫出身,却凭借自身才华顶起了纳兰家。”

姜锦花听着点头,原来是大和国之人啊,她没听过也正常。

这人一无权势二无背景,十八岁就考中状元,莫怪读书之人无比崇慕这位纳兰少傅了。

“十八岁那年,他连夺三元成为第一人,若算上院试之前的三回考试,那便是连夺六元。同年他入京拜官,大和国的太子殿下最是喜他,于是破格被陛下指为太子少傅。”顾疏目光放远,他墨眸之中透出几缕悠远,“也是同年年末,他不幸早殁。”

姜锦花“啊”了一道,想问出口的话已脱口而出:“他……他是怎么没的?”

纳兰少傅竟然是连夺三元,不,连夺六元,六次大考都是第一,此人就是古代的学神啊!

这样一位惊才艳艳之人,年仅十八岁快十九便没了,是上天待他太薄还是他命途不幸,一生竟如此薄命。

“不知。”顾疏摇了摇头,毕竟他们身在蜀国,大和国之人又怎么了解呢,“怪就怪在纳兰少傅死的地方并非大和国,而是蜀国。据说他游走蜀国,不幸在行走途中遭遇流匪。”

“他怎么就路遇流匪身亡了呢,这也太不幸了,可惜了这样一位才子。”

姜锦花又是叹气,纳兰少傅身为大和国之人,最后身死在别国他乡,也不知尸骨是否被寻到,又是否安然敛棺下葬。

那位大人活着时惊艳了一国,死后却潦草收场。

大概这就是老天不公吧。

顾疏沉下眼眸里的意味,不置可否。

可惜吗?

世人只道纳兰少傅不幸身亡是为可惜,可他们又是为何而惜。

是因为世上少了这样一人为官为臣,还是惜那位大人的才华就此沉没。

顾疏,却并不觉得可惜。

或许这是纳兰少傅的命,命有此劫便该认了。才华不过一时,终究会有人将之代替。

顾疏的双手摊开手心的两本书,一本朝史是为蜀国历代有名的为官者事迹,另一本为兰州县令断案手札。

这两本他皆很有兴致。

他已定了决心,即便不参加科举,书,他该要读时还是要读的。他所喜爱之物,不会就此轻易放弃。

“顾大哥,那位纳兰少傅的名讳是什么?你还未告诉我呢。”姜锦花好奇地心痒。

顾疏收起手掌,轻挑唇角,笑容如暖阳。

“纳兰叙白。”

他答:“纳兰少傅的名讳是纳兰叙白。”

姜锦花莞尔,纳兰叙白这四个字当真是个好名字。

她虽来现世不久,可也了解当代复姓家族寥寥无几,这纳兰二字兴许其中还蕴含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不过,这便不是她该关心的了。

大和国与蜀国并不算友好国,两国之间在这近十年,尤其是自蜀国新皇登基后,时有战火爆发。

这位纳兰少傅不但在大和国得到崇慕,连蜀国的读书人也对他抱以敬崇,这足以说明他是个人物。

至于他为何会走访蜀国,死于他地,这就是未解之谜了。

姜锦花瞥见顾疏清隽的侧脸,柔软的线条令她唇角一软,“我却信,顾大哥假以时日定会成为不输给纳兰少傅的大官。”

“三丫不提杨兄?”

他可是院试仅有一百二十七名,而杨东阳却是第三名,连杨东阳都不敢与纳兰少傅比之,他又如何能与纳兰少傅相比。

“顾大哥为人清派,待人和善,才学是一方面,品性是另一方面。我想啊,倘若顾大哥为官,定会成地方上的父母官,被人人称道呢。”

她开怀地笑了。

顾疏情不自禁被她的笑容所吸引。

姜锦花的一番言论令顾疏对她刮目相看,她竟能有这样的胸怀,点出品性比之才华尤重,是他没想到的。

再想想姜锦花识得字,姜家是何时教了她的?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